想起這件事,田浩就一肚子的怨氣。
就在昨天晚上,系統(tǒng)的提示音又來了,自己的名聲由‘小有名氣’提升至‘聲名鵲起’。短短一個月,名聲就提升了兩個檔次,這絕對不正常。除了張三、李四兩個囊貨在講故事外,幕后絕對是有人在推動這件事情。
此人肯定是非常希望自己能夠加入太平教,所以才推波助瀾,興風作浪。就是想造成既定的事實,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張角的師弟,一旦張角舉事,官兵會放過自己?自己說和張角不是一伙的,會有人相信?
這是要把自己逼上梁山??!沒想到平日里都是自己躲在幕后算計別人,今天卻被別人給算計了,還不知道這個人是誰。除了可以肯定不是張角干的以外,太平教中的每一個人都值得懷疑。
拋開心中的郁悶,田浩正色地說道:“師弟已然下定決心,助師兄一臂之力,但有三句話在口,不吐不快,望師兄有以教我。”
張角見田浩一改平日里的嬉笑,也滿臉嚴肅鄭重地答道:“不知師弟有何疑問旦講無妨,只要師兄知道的,必定不會有所隱瞞!”
“好!師弟一問,大漢傳世四百載,師兄為天下黎民而起兵,是欲匡扶漢室還是欲自立為皇?
師弟二問,士族豪強,傳承久遠,師兄欲用之,還是欲殺之?
師弟三問,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朝廷虛實,師兄可知,我方優(yōu)劣師兄可曉。以弱擊強,以寡凌眾,師兄可有全盤計劃?”
張角沉默良久,才出聲答道:“師兄只是見我太平教眾飽受荼毒,天下百姓民不聊生,才決意起兵,目的就是為了讓天下的百姓能夠過上好的生活,恢復西漢時的清靜無為,其余的真是沒有想過?!?br/> “師兄已經(jīng)決定起兵,這些事情如何不去考慮,有道是‘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下攻城?!瘞熜稚頌榻讨?,首先要確立的就是自己的目標,只有目標明確,才能更好的制定計劃。”
說到造反,田浩可以肯定,整個大漢朝有一個算一個,沒有一個人會知道得比自己更多。歷史書籍、網(wǎng)站論壇、電視劇,隨處可見農(nóng)民起義的字樣。提出的口號,失敗的原因,對歷史的影響等等,無論你想知道還是不想知道,都會主動地灌進你的腦子里。
所以田浩也沒客氣,把后世的經(jīng)驗拿了出來,和張角分享了一下。
沒想到張角大吃一驚,站直身體后高興地道:“若非師弟提點,師兄幾乎自誤。師弟大才,我得師弟相助,如周得姜尚,漢得張良,天欲使我成其大事。師弟在上,且受師兄一拜!”說完,躬身深施一禮。
后來,田浩與張角之間的對話逐漸傳開,天下為之嘩然。
三問雖然簡單,卻會使人逐漸明確:志向、敵友以及戰(zhàn)略部署。明確志向就是要樹立目標;區(qū)分敵友就是要分化拉攏,壯大自己,削弱對手;戰(zhàn)略部署,就是要掌握情報,著眼全局,為行動制定最好的計劃。
有目標,有計劃,又能在行動中不斷地壯大自己,削弱敵人,照此三法,焉能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