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守定陶商議東投,戰(zhàn)荊州討論結(jié)盟
龐舒部下急匆匆趕往兗州城外。
剛到城下,他便看到一隊兵馬趕到。
為首者正是溫侯、飛將軍呂布呂奉先。
看那一身狼狽樣……!百花戰(zhàn)袍成布縷,獅蠻甲胄使光彩,面帶倦容腰不直,英豪雄氣已不見……
再看那一眾騎兵戰(zhàn)將,一個個盔歪甲斜,疲倦不堪!
尤其是那黎明的紅光乍見,照在他們身上,映襯出一種說不出的凄涼!
呂布來到城前,正欲叫門,卻被那城上飄著的旌旗所驚呆了!
原來的“呂”字大旗不知何時換成了“曹”字!
“啊……!”他猛然大聲叫了起來,“薛蘭、李豐、陳宮何在?”
高順等諸將也被城上的旌旗搞懵了。
卻在此時,那龐舒部下縱馬趕來:“主公,主公,薛蘭、李豐將兗州獻給了曹操。陳軍師已經(jīng)掩護夫人和小姐退守定陶。屬下遵從龐將軍之令,特來尋找主公?!?br/>
“薛蘭、李豐???”呂布勃然大怒,掛起畫戟,摘弓搭箭,竟射向兗州城上的曹操帥旗。那一箭疾若流星一般,百碼之外,竟然正穿掛旗索,將那曹旗射落下來。
城上的許褚知道呂布厲害,只得讓士兵重新掛了,據(jù)守不出。
不多時,曹操與諸將引了大軍追來。
高順急忙勸諫:“主公,敵軍勢大,還是先回定陶在做打算罷!”
數(shù)萬兵馬盡喪此役,又丟了兗州,呂布心知再難回天,只得聽從高順之言,率部投定陶而去。
定陶小城,豈是呂布久居之地?
且不說曹操復(fù)得兗州,休整數(shù)日,并沒有立刻向定陶派兵。
饒是如此,呂布的日子也過得誠惶誠恐的。
定陶城中居民不過三兩萬,乃是名副其實的小城。
龐舒本來駐軍便有四五千之多,又加上呂布歸來的三千騎兵,合在一起盡萬余兵馬的消耗,怎么能得到滿足呢?
尚不說時日久遠,單單過了月余,城中糧草便初顯不余。
自戰(zhàn)敗之后,呂布便整日待在貂蟬的房間,飲酒作樂,不思發(fā)展。
陳宮、高順等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中。
若不是考慮當初跟錯了曹操,才改投呂布,陳宮欲再次離去,又恐為人恥笑,隨尋了高順,細說個中利弊。
高順言道:“某也心急。然,主公竟躲在二夫人房中不出,當如何?”
“不知汝可敢與吾同請主公?”陳宮問道。
“這有何不敢?”
“只需汝與吾同去,吾自有辦法使主公再振雄風,領(lǐng)吾等戰(zhàn)場爭雄!”
“好!”
二人商議妥當,又請了侯成、魏續(xù)、郝蔭、曹性、成廉、宋憲、龐舒和張邈。
呂布正在貂蟬房中作樂,見陳宮和諸將前來,問道:“公臺,你等怎有興致前來?”
“主公,可否借一步說話?”陳宮彎腰鞠躬,低頭說道。
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諸將,呂布似笑非笑:“何事卻要如此?”
觀其面色似有不虞,貂蟬乃是精明人兒,便起身言道:“諸位大人定是有要事與相公細談,妾身待事了再陪相公便是!”
言畢,帶著一旁的丫鬟侍從退了下去。
見旁人退去,陳宮也不顧呂布神色,徑直言道:“主公,勝敗乃兵家常事。吾與孟卓兄之所以追隨主公,皆感主公青瑣門前救駕之神武,故崇為天人。殊不知,今日乍敗,主公便一蹶不振,真是令人心寒!”
本來被打擾了興致,便有些不悅的呂布一聽此言更是如同火上澆油,厲聲斥責道:“汝以為某不敢殺汝否?”
張邈、高順等人急忙上前勸諫:“公臺一心為主公所想,言語過激,還望主公見諒!”
其實,呂布對陳宮一直比較信任,又見諸將為他求情,遂言道:“兗州一戰(zhàn),我軍精銳盡失,近十萬兵馬損失其九。若是曹操再至,某當以何迎之?”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曹操,梟雄也!主公若是想重振虎威,自當尋以良援。不然,危矣!”陳宮言道。
呂布問道:“良援?何處尋找?”
“今天下紛爭,李、郭盤踞長安,猥褻天子;諸侯者,如曹操、袁紹、袁術(shù)、公孫瓚、劉備、劉表、孫堅、韓遂、馬騰、劉繇、士燮等各具兵馬,盤踞一方。主公本奪兗州,與他們共享天下。奈何,又為曹操所敗,此乃天意。主公可尋其中一人,暫且投靠,再待良機!”陳宮獻計道。
“先前某投奔袁紹、袁術(shù),奈何二人皆不肯收留!”呂布說道。
高順在旁言道:“昔日北伐鮮卑之時,主公不是與劉備有舊么?某聞劉玄德仁厚有加,德布天下。若是投他,定可相與!”
說到劉備,呂布言道:“劉備處的確是一個去所。昔日,漠北一戰(zhàn),某救了他們。不過,虎牢一戰(zhàn),某卻敗在了他們兄弟手上。今日去投,卻生尷尬!”
“主公,與其在此戰(zhàn)敗身亡,不如暫時投靠劉備,再謀時機!”陳宮進言道。
“也罷!”呂布思索半天,遂答應(yīng)了下來。
張邈見他們要投奔劉備,遂引了部下,投袁紹去了。
次日,呂布與諸將點起兵馬,正欲出城,才發(fā)現(xiàn)少了張邈和兩千兵馬。
陳宮見呂布說道:“孟卓見主公投劉備,因路太遠,轉(zhuǎn)投袁紹去了?!?br/>
“也罷,隨他去吧!”呂布無奈的說道,遂與諸將引兵東去。
曹操得知呂布舍了定陶,引兵東去,遂使健將毛階引兵入駐定陶。自此,兗州復(fù)歸曹操。
與此同時,江南一帶也是戰(zhàn)火連天。
為報當日被攔之仇,孫堅修養(yǎng)一年之后重整兵馬進犯襄陽,攻打劉表。
劉表派麾下戰(zhàn)將黃祖引兵相據(jù)。
黃祖深諳水戰(zhàn),敗孫堅于江上。孫堅引兵退回。
失敗而歸,孫堅聽從黃蓋的建議,遣弟弟孫靜前往南陽見袁術(shù)。
見到袁術(shù),孫靜言道:“吾兄聽聞汝兄意欲伙同劉表共謀汝之南陽。今吾兄欲報昔日被攔之仇,愿與公結(jié)為同盟?!?br/>
然,袁術(shù)剛剛被袁紹所拒,心中正是不爽。
聽完孫靜所說,他便問道:“吾遣兵馬前去,可又何好處?”
“吾兄引兵牽制劉景升兵馬,而公以兵馬攻其北部。荊州北部數(shù)城皆唾手可得矣!”孫靜言道。
仔細思量,袁術(shù)感覺有利可圖,遂答應(yīng)下來:“如此甚好!你可回去告訴汝兄,吾靜候佳音,屆時定然驅(qū)兵相助!”
見袁術(shù)答應(yīng)下來,孫靜遂起身告辭。
荊州城中,蒯越、蒯良兄弟得知這個消息,立刻來見劉表。
“主公,大事不好了!”蒯良高聲喊道。
見蒯氏兄弟匆忙而來、行走慌張,劉表趕緊問道:“子柔,何事如此慌張?”
蒯良急忙說道:“主公,我們得到信報。說是孫文臺派遣其弟孫靜前往袁術(shù)處,與袁術(shù)結(jié)為同盟,準備合擊荊州?!?br/>
“啊!”劉表大驚,急忙問道,“異度,汝可又應(yīng)對之策?”
蒯越手捋須髯,出了一個主意:“我軍若是只與孫文臺一戰(zhàn),倒是不難取勝!若是同時南北開戰(zhàn),恐怕首尾難以呼應(yīng),將會出現(xiàn)兩頭難顧的情形!”
“是呀!”劉表十分為難的說道。
“不過,主公切莫灰心?!必嵩絼裎克f道,“袁術(shù)比鄰徐州,若是能夠說服徐州牧劉備,倒是可解燃眉之急?!?br/>
聽聞此言,劉表大喜,言道:“劉玄德?!吾倒是聽說此人,據(jù)說也是皇室宗親,原本是中山靖王之后,后投安平王一脈,算來倒是與我同輩。聽說此人急公好義,宅心仁厚,乃是一位仁人君子。想必看在同為宗親的份上,他會幫我一把。事不宜遲,我便寄書一封與他。”
說完,他便安排人去來文房四寶,快速的寫了一封書信。
見書信寫好,蒯良上前言道:“主公,某愿攜書信前往徐州!”
將書信交給蒯良,劉表囑托道:“汝前往府庫,帶些珠寶為禮,即刻啟程?!?br/>
蒯良答應(yīng)一聲,便急匆匆而去。
一路上快馬加鞭,蒯良用了四五天的時間趕到了徐州。
徐州府衙。
見劉表使者前來,劉備大喜,引關(guān)羽、張飛、陳登、樂隱等人來見。
場面十分龐大,顯得頗為隆重。
蒯良拜見劉備之后,說道:“使君大人,久聞公宅心仁厚,賢名遠播。我家主公又與公同宗,皆為皇親。今荊州有難,還望公施兵援助!”說完,將劉表的書信遞給劉備。
打開書信,劉備仔細觀看。
看罷多時,他合上書信,沉吟片刻,言道:“吾與景升兄皆為高祖后人,乃是同族兄弟。今兄有難,吾豈能不幫?奈何倉促出兵,豈不落了人家口舌?!汝且下去休息休息,待吾與眾人商議之后再做定奪如何?”
“多謝使君!”
使人引蒯良下去之后,劉備向眾人問道:“汝等有何辦法?”
陳登言道:“傳聞?wù)f,孫堅得了傳國玉璽;袁紹討而不得,故使劉景升半路攔之。奈何孫堅打死不認,遂起沖突。袁術(shù)因惱袁紹不予軍糧,導(dǎo)致兄弟反目。孫文臺首攻劉景升失利,遂遣其弟孫靜連結(jié)袁公路。如此一來,劉景升不得不求助于主公!”
“同為皇室宗親,吾豈能坐視不管?”劉備言道。
樂隱言道:“劉景升所言,不過是請主公牽制袁公路而已!吾有一計,可保他無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