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之前有幾件事沒交待清楚,今天補充說明一下:
1桓姑娘選的是正妃,她那個“寧為英雄妾,不為庸人·妻”只是一句俗話,為了表明態(tài)度才那么說的
2北京到福建是有信息延遲的,一般從京城到福建做官或流放到福建,路上都會給三個月時間
并不是說宋時在福建怎么樣,桓府立刻就能知道的,他到福建是正月二十四,桓家來退親是四月初八,退親跟他在福建干什么不太相關(guān)
3瓦舍、勾欄在這篇文章里用的是原意,不是代指青樓
這里貼一下百度來的資料:
在宋朝的一些大城市,有固定的娛樂場所,人們稱之為瓦舍。瓦舍──城市商業(yè)性游藝區(qū),也叫瓦子、瓦市。瓦舍里設(shè)置的演出場所稱勾欄,也稱鉤欄、勾闌勾欄的原意為曲折的欄桿,在宋元時期專指集市瓦舍里設(shè)置的演出棚。
勾欄的形式是中間一座樓,周圍是一層層的坐椅,《耍孩兒·莊家不識勾闌》里有描寫勾欄式樣,我就貼一下譯文:
門扇由木條釘就
收了我二百錢放進了門,入門就見木制的看臺,成個坡形,環(huán)狀的座位一層又一層。抬頭望戲臺像個鐘樓模樣,朝下看只見黑壓壓的人群。
妓館建在瓦子里,但本文中并不是把瓦舍勾欄等同于妓館
他心愛的……絕代佳人?
他有什么心愛的佳人,他自己怎么不知道呢?
宋時總有種不大妙的預(yù)感,冷淡地說:“承蒙桓公子惦念。不過宋某只是個凡俗人,受用不起什么絕代佳人,公子還是自己帶回京吧?!?br/>
桓文呵呵一笑,倒也沒忽然招呼個人進來,而是躬身道別,帶著人朝外走去。
宋大人氣得面青唇白,只說了句“不送”,腳下一步都不肯挪動。宋時暗地拍了他爹兩下,使眼色叫小廝上去勸慰,自己跟著桓家一行出去,將他們送到了后衙門外。
宋時拱了拱手道:“舍下還有些事要忙,恕宋某不能遠送了。愿桓公子平安還京?!?br/>
他不甚有誠意地告了辭,就要轉(zhuǎn)身回去,桓文卻攔住了他,朗聲道:“賢弟稍等。你那心愛的李行頭我已經(jīng)叫人接來了,你不見他一面就要回去嗎?”
他朝身后打了個手勢,便有小廝上前把一封書信遞向宋時。衙旁道邊停著的一輛馬車車簾掀開,從上頭走下一個濃妝艷飾的佳人。
宋時的臉皮瞬間繃緊,揮開那信封,恨不能立刻倒退回衙門里去。
桓文笑道:“令尊大人性情耿介,見不得這等風月場中人,故此未敢直接將人帶進衙門。人和車我都已買下來了,宋賢弟是要帶回衙或是另尋金屋藏之皆可。你如今有了可意的佳人,咱們兩家的婚事也就此作罷,告辭了。”
光天化日之下,送了個男的到他們家門口,還顛倒因果,說得跟桓家退婚是因為他在外頭包養(yǎng)小男生似的!
宋時怒氣淤在胸口,但看在桓先生舊日恩義和禮部侍郎的權(quán)勢上,他還是用盡了洪荒之力保持住儀態(tài),冷靜地對桓文說:“古之君子絕交,口不出惡言。若此,無心復(fù)與閣下交矣。”
說罷轉(zhuǎn)身就走。
這兩句話出自嵇康《與呂長悌絕交書》,文中的呂長悌呂巽就是個誣陷弟弟的小人,嵇康不齒其人品而與其絕交?;肝拇诵惺莵硐莺λ模彩莻€有風度的君子,不能張口罵人,用這話斷交簡直十分貼切。
桓文看著他緊繃的背影消失在大門內(nèi),臉上的笑意漸斂,回身吩咐道:“走吧,這邊的事情做完了,還得去保定拿叔父那份文書呢。”回去告訴元娘知道,這宋時是個包占孌童的輕薄子弟,她自然不會對這樁婚事有所留戀了。
隨他來的管事指著衙外馬車門道:“這孌童還在外頭呢,宋家那位若不領(lǐng)回去怎么辦?”
桓文冷然道:“把身契給衙門的人。管他之后如何安排那孌童,自有人說話。”
管事把李少笙的身契文書硬塞給守門差役,一行人徑直離開武平縣。那差役捧著個熱炭火般的身契,又不敢送進去,又不敢不送進去,索性帶著李少笙進了后衙,悄悄把文書塞給了宋舉人從京里帶來的管家。
宋舉人正在發(fā)火,管家也不敢領(lǐng)人進去,早叫人清了院子,讓他們父子清靜說話。
不過院子清靜,屋里卻清靜不起來。宋舉人連摔了幾個青花茶杯,憤憤地罵:“他們就是欺你爹我不是個進士,就是欺咱們家沒出個進士!我若是個進士,一般也有當閣老的座師,做京堂的同年,誰敢這么欺負我兒……”
宋時上去摟著父親安慰了許久,宋舉人才放松了些,抬起頭來看著他,愧疚地說:“只怪你爹沒考上進士,做了這個舉人官……這衙門上下、地方鄉(xiāng)宦慣會看人下菜碟,平日看著是送禮結(jié)好咱們,還不是為了要我給他們辦事,方便他們貪剝百姓,侵占田畝?一旦不如他們的意,眨眼就翻過臉來威逼恐嚇……
“哼哼,我要是個進士,誰敢欺凌我?地方上的事就任我去做,哪個敢陽奉陰違?也不用你成日辛苦結(jié)交士紳、安撫鄉(xiāng)里,管束衙門上下……你在家安心讀書考試,去年就該中舉人,今年就能考進士,桓家退了親不要緊,咱們轉(zhuǎn)頭就再尋個尚書府的千金!”
宋時見他臉色越說越難看,真怕他氣出個好歹,忙斟茶叫他喝,拍著他的背安慰:“我年紀又不大,這樁親事不成,往后還能找著更好的。爹也別為了桓家那小公子生氣,氣壞了身子多不值得?他是個小輩,不懂事,爹只看在桓先生的份上原諒他吧?!?br/>
看在桓先生的份上……
宋舉人重重嘆了幾聲,抱著宋時發(fā)狠:“我兒將來一定要考上進士,娶個閣老之女,叫那些有眼無珠的人后悔!”
宋時撫著他的背應(yīng)道:“爹放心,我考。后年就是鄉(xiāng)試,我如今捐了監(jiān)生,正好不用千里迢迢回京考院試,就在這邊安心溫習(xí)兩年再去應(yīng)順天鄉(xiāng)試?!?br/>
他原有多少怒氣,叫他爹這一場發(fā)作也沖淡了,現(xiàn)在只關(guān)心父親會不會氣出個好歹。他安撫住了宋大人,叫他先去后衙歇息,自己則去前頭找醫(yī)官給老父看看脈。
才出院門,管事便拉住他,神神秘秘地指著院外一角問:“三爺,這個怎么辦?”
哪個?
宋時順著那只手瞧去,只見一張剛剛分別沒多久的熟悉臉孔又出現(xiàn)在他面前。方才被人硬栽了個心上人的刺激還存在心里,宋時下意識倒退兩步,問道:“他怎么在這兒?誰帶進來的?”
李少笙福了一福,楚楚可憐地說:“奴已被人買下送給三爺,從此生死榮辱便由著三爺了?!?br/>
宋時卻絲毫不為他所動,神色比從前更冷淡,目光從他臉上一掃而過,卻不再有從前那種仿佛在探索、品味什么的專注眼神了。
李少笙敏銳地感覺到了,低眉問道:“三爺莫非嫌棄奴是那位公子送來的?”
不,是因為你不做服務(wù)業(yè)了,跟我論文的主題不再符合,沒必要再觀察你的行為了。宋時冷酷地想著,拿過他的身契,朝他招招手,大步往前衙走去。
李少笙小步跟在他身后,從穿堂過前衙,看著宋時叫了個衙役去尋醫(yī)官給宋大人看診,又跟著他進了正院廊下的戶房。
幾個書辦忙起身相迎,宋時打開李少笙的賣身契看了一眼,見是白契,便遞給一個張書辦,吩咐道:“查查他是良籍賤籍,若是賤籍先替他消籍,良籍就直接給他立個戶?!?br/>
李少笙心跳如擂鼓,驚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戶房幾個書辦也詫異非常,深覺小舍人是叫這妖物事迷昏了頭——一個孌童,擱院子里養(yǎng)著就得了,還給他立什么戶?
不過宋時今天被退了婚,還教女方兄長在衙門外羞辱了一番,眾人此時都不敢招他。幾個書辦飛快地翻出黃冊,查看李少笙舊日身契,宋時領(lǐng)著人到了外間耳房,自顧自坐下問道:“你將來有什么打算?是依親靠友,租田種地,還是借些本錢做個小買賣?”
李少笙驚疑不定地看著他,一語不發(fā)。
宋時拿出工作態(tài)度,耐心地又問了一遍:“你今年幾歲了?讀過書嗎?十六歲以下可以先在養(yǎng)濟院吃住,幫著照看老人和孩子,以上的話,衙門可以幫扶你干一樣生計,你自己想想?!?br/>
那李少笙支支唔唔、粘粘糊糊,表了半天決心說要服侍他一輩子。
宋時今天的心情不佳,聽著聽著臉上便帶出了些不耐煩的神色,抬手制止他表忠心,說道:“李小哥,你如今已不是行頭了,更不是我家奴婢——家父是武平縣令,做不出買良為賤之事。你不必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討好我,還是多考慮考慮自己明天在何處吃住的好?!?br/>
他越是冷淡,李少笙才敢相信他是真的不想拿自己做婢妾,畏畏縮縮地說了句實話:“奴與縣南文明坊趙相公相善,若大人許可,奴想先見趙相公一面,問問他……”
“那就算是有親友依靠了?!彼螘r點了點頭:“他能借你房舍安身嗎?能供你吃穿嗎?你們之間的事我不問,我只管你的生計——你往后就是良人了,別光想著樂一天是一天,也想想自己怎么掙衣食養(yǎng)活自己。”
從李少笙這話里就能聽出,趙書生跟他的情誼不一定有多深,不是想投奔就能投奔的。
他話不說透,點到為止,叫人送了紙筆過來,讓李少笙給趙書生寫個帖子。他自己起身到外頭站了站,看著西邊鋪了半天的金紅色霞光,腦中空蕩蕩的,什么也不愿想,什么也想不起來。
這樣也挺好,不去想就沒有煩惱。
宋時倚在廊柱上偷了會兒閑,等著李少笙出來找他??审@破這一段安靜的卻不是李少笙,而是門外鳴冤鼓急促深沉的鼓聲。
一聲聲如敲在人心上,把他從難得的放空狀態(tài)喚回了人間。他立刻吩咐人出去問事,又叫衙役到后堂服侍太爺更衣,百忙中還想著李少笙,交待他待在戶房里不要亂動。
縣衙大門敞開,鳴冤鼓停下,門外一片喧嚷,他在廊下瞥見一點顏色,卻都是烏紗裹頭、青衿曳地的儒生裝束。
書生鬧事可不是玩兒的!蘇杭等地就有生員襲擊縣衙,生生把縣令逼出本縣,害那縣令罷官的例子!
宋時忙整整新上身的監(jiān)生袍,大步走到門外,端出當年應(yīng)付來投訴、退團的旅客的營業(yè)性笑容問道:“不知幾位朋友有何冤情,竟在此擊鳴冤鼓?在下宋時,對本縣衙門中事都略知一二。若朋友有什么冤屈,只管說一聲,我叫書吏盡速替你們記錄,免得耽擱了案情?!?br/>
他笑容款款,情真意摯,就如春風化雨,絲絲熨帖了眾人焦灼的心。當年他坐鎮(zhèn)旅行社時,靠這金牌服務(wù)態(tài)度不知應(yīng)付了多少來退款的游客、來催款的合作商,如今又在兩地鄉(xiāng)宦士紳面前鍛煉了幾年,愈發(fā)爐火純青。
那領(lǐng)頭的書生本是一臉悲憤,看著他溫情款款的笑容,卻悲憤中不覺添上了幾分羞澀,就成了戰(zhàn)斗力不那么高的羞憤。
宋時仔細看了這些人幾眼,發(fā)現(xiàn)竟有熟人——好幾個都是他在宴會上見過的才子,還有本地文社主席,沈世經(jīng)沈舉人。
這位沈舉人跟他父親攀得上交情的,他連忙行了個禮,問道:“不知沈公至此,晚生失迎。沈公竟也來縣衙,可見是出了大事,不知可否與晚生分說一二?”
沈世經(jīng)嘆了一聲,正欲說話,那位羞憤的書生已自開了口:“趙某今日拼卻身名,強拖了沈前輩與諸位君子來此上告,正是為宋舍人你、你、你……你不該使人強奪我心愛之人!”
……
“你姓趙?”宋時電光石火間領(lǐng)悟到了什么,吩咐身邊衙差:“去叫李少笙來,告訴大人安心養(yǎng)病,不必急著提堂,其中有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