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排人齊射突火槍,那么很大的可能會把元軍整體陣型打亂。
不少反抗軍就靠這個武器給元軍帶來了不少的損失。
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當時的元軍對這個武器也是非常的好奇。
在南宋滅亡之后,元軍就繳獲了一些突火槍送到了大都去研究。
當時,忽必烈也對這種突火槍十分感興趣,就讓朝廷的工坊去研究這類裝備如何用到實戰(zhàn)之中。
因為直到目前為止,突火槍的作用就恐嚇馬匹,造成牲畜的混亂。
至于所造成的殺傷力,那就全憑蒙了!
聊勝于無罷了!
后來元朝宮廷的工坊,結(jié)合南宋的這種火器,開發(fā)出一種火銃。
之所以叫火銃,是因為火銃是由金屬制成的,而南宋的突火槍沒有金屬制成的,所以之前只能稱之為火器。
不過現(xiàn)在仍然有不少人習(xí)慣的叫火槍,畢竟火銃是突火槍的改進。
因此怎么叫倒是無妨的
元朝宮廷的工坊通過把火銃的主體換成了金屬主體,這樣可以增加耐久度,射擊不容易傷到自己。
并且一些工匠很聰明,他們看懂了火器噴發(fā)的壓強是關(guān)系到精度和射程遠近的關(guān)鍵。
因此在研究火藥方面,耗費了極長的時間進行實驗,最終設(shè)計出適合元朝火銃的火藥。
朱元璋卻看到了這種武器的優(yōu)越性,火銃雖然在作戰(zhàn)中實效不如弓箭,但是火銃的齊射噴發(fā)可以產(chǎn)生密集殺傷。
能夠成功抵擋敵人的進攻速度。
所以朱元璋就各種購買和繳獲元軍的火銃,然后讓手下改進這種火銃。
當時在和元軍火銃對戰(zhàn)時候,元軍的火銃一排齊射后,另一排慢慢悠悠地頂上來齊射。
而朱元璋直接兩排一起上,下面蹲一排,上面站一排,兩排齊射,然后完成后,下一組兩排齊射又上來了。
借著射擊速度的加快,因此在戰(zhàn)爭上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優(yōu)勢!
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很重視武器的發(fā)展,就加大力度對火銃的研究,發(fā)明了洪武火銃。
這種火銃大概分為三類,第一種就是普通單人火銃,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射擊。
第二種就是裝載在艦船和城樓的火銃,也就是碗口炮或者小火炮。
第三種就是巨型的大火銃,就連彈藥都發(fā)明成球狀,這種大火炮成為了明朝最大的殺傷武器,被稱為洪武大炮。
瞿能在這里早就有了準備,畢竟事關(guān)殿下的安危,他不能不謹慎。
因此儲存起來的彈丸非常之多,為的就是能夠節(jié)省人力,以留下足夠的人力,保障朱允熥的安全。
所以根本就不用等叛軍一擁而上,連綿不斷的火炮就開始發(fā)射,狠狠的砸在叛軍中間!
把他們炸的人仰馬翻,死傷慘重!
因此在頭一次的攻擊中,敵軍根本就沒有來到城下,甚至火銃手都沒有機會開槍,城外的叛軍就已經(jīng)死傷了很多人,而被迫暫時撤退了。
朱允熥坐在城中的宅院里面,耳朵里面聽著炮火的聲響,悠然自得的品著茶水。
這里的茶葉當然不如宮里面的,可朱允熥根本就不在乎。
喝的乃是一種心情,是一種意境!
他也沒有主動上城頭上激勵士卒。
現(xiàn)在才剛剛開始打仗,還不到時候呢!
況且自己又不是一個普通的士卒,能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