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接下這個活兒的弊端,蕭逸能羅列出來十幾條。
但他不敢說啊,這些弊端都是他想偷懶的借口,蕭天行要是能給他好臉色才怪。
蕭天行一臉笑瞇瞇,也不說什么,直接開口朗誦道:“《風》,作者,本朝太子蕭逸?!?br/>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
“還有,《雨》,作者,本朝太子蕭逸?!?br/>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br/>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長安城。”
“噢,還有這一首?!?br/>
“《錦瑟》,作者,本朝太子蕭逸。”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br/>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br/>
“逸兒,這幾首詩,連父皇都知道了,你還說自己才疏學淺?”
“這……”蕭逸登時就尷尬了,訕訕一笑,“這幾首詩,登不得大雅之堂,讓父皇見笑了。”
“哈哈哈……”蕭天行大笑起來,“逸兒,你這可是謙虛過度啊?!?br/>
“若是這幾首詩還登不得大雅之堂,恐怕放眼大夏國,以及前朝所有的詩人,一起懸梁自盡算了?!?br/>
“逸兒,這科舉考試的主考官,你當不當?shù)茫俊?br/>
無奈之下,蕭逸只得躬身道:“兒臣遵旨?!?br/>
蕭天行一臉得意,問道:“逸兒,關于科舉制度的改進,你還有什么意見?”
蕭逸想了想:“文試的改革,難以一步到位,可先這樣進行著,等試行一次,再進行更正不遲。”
文試?
蕭天行心下一動:“逸兒的意思,再增加一場武試?”
“不錯?!笔捯蔹c了點頭,“我大夏國雖然是禮儀之邦,重文輕武,但武備卻是少不得的。”
“此番,蠻國入侵,可以說是給大夏國敲響了警鐘,也為我大夏國指明了武試的方向?!?br/>
“兒臣以為,武試可分為兩種。”
“一是武藝,二是兵略?!?br/>
“武藝高強者,可為將?!?br/>
“沖鋒陷陣,于萬軍之中斬敵將首級,可鼓舞三軍,提升士氣,獲一場戰(zhàn)斗之利。”
“兵略高深者,可為帥。”
“統(tǒng)帥三軍,籌謀全局,可擋外夷之入侵,可攻他國之疆土,可獲一場戰(zhàn)役之利?!?br/>
“當然,若是能有兩者兼?zhèn)湔撸俏掖笙膰0?。?br/>
“這是兒臣的一些淺見,還請父皇莫要見怪?!?br/>
一番話,再次說得蕭天行心花怒放,連連點頭不已。
“好,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兩者皆備,方為王道,甚妙,甚妙?!?br/>
蕭天行點了點頭:“文試和武試,可分開時間?!?br/>
“文試,依然還是秋時,這武試可以放在冬日?!?br/>
“為將者,須得耐得住酷暑,經(jīng)得住嚴寒?!?br/>
“即便是冰凍三尺之日,也得能穿得上盔甲,拿得起兵器才行?!?br/>
蕭逸立即拱手道:“父皇英明?!?br/>
“哈哈哈……”蕭天行再次大笑起來,“父皇英明,可是建立在你這個太子英明之上的啊?!?br/>
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