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休所謂的赤道工程,就是在核聚變能源沒有出來之前,先通過太陽能為以后將要要塞化的火星提供能源。
赤道工程將從火星赤道往南北極延伸,所涵蓋范圍非常廣,建成之后能為整個火星提供能源供給。
除了赤道工程之外,羅休將要建設的基地防護罩也將使用同等材料。
正因為以后會有著巨大需求,所以羅休對于各種礦藏的探測也是一直都在進行的。
火星表面雖然有著大量的氧化鐵沉積,但羅休需要的不僅僅是鐵,還有其它各類礦藏,只有鐵的話,羅休連制造工廠都建不齊全。
正是因為需要礦脈的其它伴生礦,羅休才不得不使用挖掘和采礦機的方式進行探測分類。
其實羅休的飛船如果完整的話,他都不需要使用機器人向外地毯式的探測。在被黑洞截掉的后半截就有著大功率的探測裝置,一次將小半個華國大小的區(qū)域探測完都完全沒有問題。
‘如果星艦人類能全部到達的話就好了。’羅休在挖礦機開始吐出銅礦和金礦的時候,還是有些懷念星艦人類的科技裝備了。
雖然此時火星基地的發(fā)展速度已經(jīng)非常迅捷,但這也只是和藍星相比。
如果星艦人類也能一齊到達一百七十年前的火星,那發(fā)展速度絕對是藍星人無法想象的。
畢竟星艦人類可是帶走了遷移派人口的千分之三,有著足足三千萬的人口,其離開時所攜帶一千七百艘飛船更是帶著藍星文明最后的希望。
‘三千萬……’
羅休想起那因為違反天鵝座文明‘游弋艦隊行動細則’,而被全部消滅的星艦人類,稍顯傷感。
‘一開始就是錯的,遷移不過就是借口?!?br/> 在羅休所知的歷史中,兩年后游弋艦隊的探測波到達,收到探測波信號的游弋艦隊將在又五年后抵達太陽系。
在抵達太陽系后,游弋艦隊通過簡單的分析后用藍星所有語言同時發(fā)布了廣波,告知了天鵝座文明將太陽系劃為殲星試驗場的決定。
在發(fā)布公告后,分艦隊給出了兩個選項,一個是通過游弋艦隊幫助,藍星所有人類整體遷移至天鵝座,并給予藍星一個適宜生存的星球。另一個則是天鵝座文明給出五十年時間,讓太陽系的藍星文明自行離開。
這兩個條件無疑都是非?;闹嚨?,兩個條件都是讓藍星文明離開自己的家園,并且讓整個太陽系淪為對方試驗場。
而且藍星想要自行離開的話,也只有五十年的時間。五十年對于一個文明來說能做什么?藍星那時候人口就算不再增加,也有七八十億。
五十年的時間,讓七八十億人轉(zhuǎn)移出太陽系,這對藍星文明來說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別說以億為單位,就是萬這個單位也做不到。
所以,這兩個選項對大部分人類來說都是不可接受的。
不過,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憤怒都是徒勞且可笑的。
游弋艦隊在藍星文明思考的時候,直接將艦隊停留在了藍星軌道。
龐大的艦隊遮天蔽日,他們在夜晚更是將其外部光源全開,如一顆顆珍珠般點綴在藍星的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