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破曉,東方未明。
一輪殘月斜掛天際,秋季的清晨帶來了微微寒意,而靜謐寢宮則殘留暖意。
李秀寧張開眼簾,發(fā)現(xiàn)眼前一切是那么的陌生,并非往常睜眼所見景象,一下子還未反應(yīng)過來,當望到近在咫尺的臉龐,又忍不住嫣然甜笑。
一起起來更衣洗漱,便有宮女送來早膳。
用完早膳,去到朝露宮給家中長輩敬茶。
蕭后端坐首座,接過茶水,打量了一下李秀寧甚為鐘意,溫言道:“既然入了楊家門,那就是楊家的媳婦,以后好好過日子,外頭的都是男人們的事情,毋須多做理會,楊家斷然不會委屈了你。”
蕭后不愧是蕭后,唯恐新婦因為天下之爭,心有郁結(jié),執(zhí)著于李家嫡女的身份,便溫言開導:只要你不理會外面的風風雨雨、政治斗爭,定下心來當楊家的媳婦,楊家定然不會委屈你……
李秀寧聰慧,自然聽懂蕭后的勸諫和警告意味,拜伏在地,清聲道:“孫媳有幸,得以嫁入皇家,往后定然孝順長輩、服侍夫君,和睦妯娌、友愛兄弟,此生此世,甘之如飴?!?br/> 以往都與我無關(guān)了,是是非非都它隨風飄散,自今而后,我只是楊家婦,矢志不渝……
蕭后微微一笑,甚是滿意。
別一個蕭太皇太后亦是一番勸勉,待到給楊侗生母敬茶之后,只是稍稍下拜,便被劉太后拉了起來,滿眼都是寵溺神情,叮囑道:“外面常說皇家多規(guī)矩,其實比一些名門高第還要少,自入門起便是一家人了,往后只要服侍好自己的夫君,多多生產(chǎn),那邊是皇家功臣!”
在每一個母親眼里,多抱孫子,便是最大樂趣。
新婦面嫩,李秀寧弄了個大紅臉……
敬過二位太皇太后、二位太原,接下來便是兩位皇姑,然后是小舞她們?nèi)忝?!一切都非常勝利,只有到了無垢時,曾經(jīng)的姑嫂尷尬得半死。
但生米已經(jīng)煮成熟飯,她們又能如何?只能慢慢去適應(yīng)新的身份了。
接下來無外乎是一番繁雜之事,什么吃紅蛋,大棗,桂圓,花生,瓜子等等,不外乎取個早生貴子的彩頭。
對于初來乍到的新婦李秀寧,長輩姐妹盡皆有禮物相贈!看著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樣子,李秀寧一顆懸著的心總算是安定了下來,皇室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禮節(jié)、禮儀,十分隨意,給她的感覺非常好。
一眾女人閑聊著家常也沒楊侗什么事兒,便要拉著楊侑離開,卻聽韋太后說道:“侗兒,我有話和你說說!”
“喏!”
二人一起走到一處湖心亭上,宮女奉上香茗,自行告退。
韋太后道:“關(guān)中韋氏家主韋匡伯到了鄴城,并送來黃金十萬、珍珠十斗,奇珍不計其數(shù)。關(guān)中杜氏送得更多?!?br/> 韋氏是京兆名門,也是關(guān)隴士族的代表家族之一,從西漢至今,繁衍數(shù)百年,各房各支盤根錯節(jié),家族龐大,近幾十年韋氏家族以韋孝寬一房的興起而得以強盛,韋孝寬和韋世康、韋洸都是韋氏家族的著名人物。
在嚴格意義上說,不屬于關(guān)隴權(quán)貴,而和京兆杜氏、弘農(nóng)楊氏一樣,屬于關(guān)隴士族,但他們也和關(guān)隴權(quán)貴聯(lián)姻,所以門閥勢力的關(guān)系錯綜復(fù)雜,根本沒有辦法梳理得通。
但隨著韋孝寬、韋世康和韋洸這些出色人物的先后去世,京兆韋氏難免走向了沒落,隋朝代周以后,楊堅、楊廣為了給關(guān)隴權(quán)貴設(shè)敵人,大力扶持韋氏、杜氏、楊氏,其中韋氏與皇室聯(lián)姻者比比皆是,楊昭、楊暕兄弟二人的正妻均是韋氏女子,當時不管是誰成為楊廣的繼承人,韋氏的地位都嵬然不動,得到皇室扶持的韋氏因此而大興。
當時韋氏家主是韋孝寬的孫子、二房韋總的長子韋圓成,而韋太后是三房韋壽的小女兒。當年楊昭與楊暕爭奪皇儲時,由于家主韋圓成的親妹妹是楊暕的正妃,在他的操作下,韋氏全力支持楊暕,后因楊暕的妻子病逝,且太子之位已經(jīng)塵埃落定,韋氏才又因為韋太后的關(guān)系轉(zhuǎn)投楊昭門下。
韋圓成病死以后,由其弟韋匡伯繼承了韋氏家主之位,但是韋太后和楊侑最最艱難的日子里,韋匡伯為首的韋氏又放棄了他們母子,與關(guān)隴權(quán)貴一起為李淵搖旗吶喊,李淵入門以后,不僅竭盡全力的給人給物,還將寡居在家的親侄女韋珪嫁給了李世民當側(cè)妃。如今到勢火不太妙,又想到走韋太后的關(guān)系來了。
“還有,韋匡伯打算將自己的女兒韋尼子許配給侑兒!杜氏也準備將一名嫡女許給侑兒當側(cè)妃?!表f太后語聲之中有著絲絲揶揄嘲諷:“想必侗兒也看出他們的險惡用心,無非是想給我大隋使壞罷了!”
韋太后早就看穿了韋氏、杜氏打算,他們不是幫楊侑,而是企圖接近楊侑,再讓家族子弟以王府幕僚的身份影響楊侑,讓他以嫡孫身份和楊侗爭一爭未來的皇帝之位,到時候如果楊侑僥幸成功了,自然就能順勢掌控朝廷,如果楊侗成功,他為了堵天下悠悠眾口,肯定也得用韋氏之人為官。所以不管誰贏誰輸,他們都能夠勝利的進入大隋朝堂,至于他們母子的死活根本不被韋杜放在心上。
“以母親之見,我該如何對待韋氏?”楊侗見韋太后什么都明白,便放下了心來。
“當初關(guān)中大亂,我多次上門去求韋氏,但韋匡伯閉門不見,有幾次連門都不讓進,不僅是對皇室的不敬,更是沒有了一點的親情可言。所以侗兒不用顧慮我和侑兒,只要有利大隋,只管放開手腳去做就是了。對于這些自私自利的世家門閥,我看透了?!?br/> 韋太后面色陰沉,她錦衣玉食,高高在上,但當時在娘家面前卻像如若乞丐一般,這個時候韋匡伯不僅左右逢源的在大隋與李唐之中下注,還要陷害她的兒子,心中對韋氏自然是恨之入骨、火冒三丈。
“兒臣明白了!”楊侗見韋太后如此,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氣,笑著說道:“三弟今天已經(jīng)十三了,是不是應(yīng)該給他找個王妃了?以免那么心懷鬼胎之人老是惦記著?!?br/> 韋太后頓時神色緩和,輕笑道:“有想過,只不過沒有合適的人選!不知侗兒有何意見?”
楊侗明白韋太后讓自己做主,是為了避免犯忌,誠摯道:“我們兄弟能夠和睦相處,下一代就不好說了。而母親也知道皇室紛爭牽連甚廣,動不動就會死傷一大片,所以我認為三弟娶小家族的女孩比較合適,因為小家族沒有顛覆王朝的野心和底蘊,頂多會犯上貪污之類的罪,牽連也不大。對三弟以及他的后人、對我和我的后人、對大隋都好!母親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