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匈奴侵邊
在上面端端正正地寫下幾個大字。
改土歸流。
其實,秦朝對百越的治理,并不短視。
始皇帝平定百越之后,在嶺南退出來一系列穩(wěn)定地方的措施,不僅在嶺南設(shè)置了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推行郡縣制,還在相對發(fā)達(dá)的南??ぴO(shè)置南海尉,震懾地方。
同時,遷徙內(nèi)地百姓,充實嶺南,鼓勵墾殖和與當(dāng)?shù)鼐用裢ɑ椤>瓦B郡縣的官員也都是由中央朝廷派遣的,雖然這些人大多都是在朝中受到貶斥,不得不去的。
但這并不影響對嶺南實際的治理,以及中原文明在嶺南的影響。
不過這種羈縻政策,并沒有真正解決嶺南的問題,各部族依然擁有著高度的自治權(quán)限,朝廷無法像治理內(nèi)地那樣,深入治理嶺南。
即便是有幾十萬大軍鎮(zhèn)守,也不得不以忍讓三分。
所以,當(dāng)認(rèn)識到這個問題之后,趙郢不得不思考后世那個影響深遠(yuǎn)的改土歸流政策的可行性。
雖然后世證明改土歸流可行,但并不意味著這項政策搬到大秦也可行,明清之后,這項舉措之所以能夠推行,其實跟自秦朝以來,嶺南與內(nèi)地百姓之間不斷交流,相互影響有關(guān)系。
那是建立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積淀之上的!
現(xiàn)在生硬的搬過來,大抵解決不了問題,而且一個不好,還會激起嶺南部族那敏感的神經(jīng),讓好不容易才平復(fù)下來的嶺南,再次陷入永無休止的戰(zhàn)亂當(dāng)中。
隨帶,也把早已經(jīng)疲敝不堪的大秦,徹底拖向毀滅的深淵。
想到這里,他的臉色越發(fā)認(rèn)真起來。
經(jīng)過始皇帝這幾個月來幾乎是手把手的教導(dǎo),趙郢如今的政治眼光和智慧早已經(jīng)今非昔比。他要的不是一個照搬照抄的改土歸流,而是一個真正能適合大秦和嶺南現(xiàn)狀的,簡化版本的改土歸流。
所以,這份奏疏,他涂涂改改,寫了幾乎大半個晚上,一直到子時,才勉強改完。
拿起來,重新審視了一遍,見沒有什么錯漏,這才長舒了一口氣。
看看天色已經(jīng)晚了,也沒再回自己院子,而是直接在書房里面的床榻上躺下了。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在那張紙上寫下改土歸流那四個字的瞬間,有一位眼神靈動,眉目如畫的少女,正好走到他小院的門口。
恍若心有所感,驀然停下腳步,抬頭看向趙郢書房所在的方向,眼中露出一絲詫異。
那位有趣的皇長孫殿下的氣象又變了。
她的目光中,宛若有了流光,秀眉輕蹙,滿眼不解。依然是變幻不定的命相,可隱約間,那一絲堂皇霸道的王氣猛然間又漲了三分!
所以,剛才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聯(lián)想到剛才張良命相的變化,許負(fù)眼中的好奇的神色不由更濃了幾分。
“有趣——”
許負(fù)默然良久,忽然破顏一笑,轉(zhuǎn)身而回,腳步輕盈,宛若一只暗夜中的精靈。
……
就在趙郢熬夜琢磨如何治理嶺南的問題時,距離咸陽最近的河?xùn)|、河內(nèi)、三川以及原本作為趙國都城的邯鄲,卻有不少人正徹夜難眠。
幾大車忽如其來的書籍,徹底打破了這些郡縣的寧靜。
跟傳統(tǒng)的竹簡和木簡不同,那些書籍由一種他們從未見過的類似布帛的東西書寫而成,但就算是書寫,也透著一股子讓人看不清的詭異。
所有的書籍的字體,竟然宛若一體,不差毫厘!
這怎么可能!
邯鄲郡,故趙廣武君府上,一些故趙的貴族自發(fā)地聚集在一起,看著廣武君李左車托人從郡守府上得到的幾本書籍,不由面面相覷,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可曾打聽清楚朝廷此舉的用意……”
一位須發(fā)斑白的老者,眉頭緊蹙,看向坐在那里默然不語的李左車。
“說是要郡守府負(fù)責(zé)便宜賣給郡中少年,貧寒子弟,供他們學(xué)習(xí)閱讀,此后朝廷招賢納士,選拔官吏,這些書籍將作為考察的一部分……”
李左車此言一出,所有人不由一片嘩然。
那些農(nóng)桑之學(xué),醫(yī)卜星象的作品還無所謂,但那本《鑄軍魂》……
由于邯鄲距離咸陽并不算遠(yuǎn),所以,跟會稽郡不同,《鑄軍魂》的推廣并沒有徹底停擺,但在趙國這些貴族明里暗里的抵觸之下,進展也很不順利。
但那是以前,一旦這些書籍發(fā)到郡中那些少年,尤其是那些貧寒子弟手中,那局勢恐怕就真的要失控了。
要知道,如今這些年輕人早已經(jīng)因為那份用心險惡的推恩令,變得對主家頗為抵觸,若是再讀了這些書籍。
所有人,不由倒吸了一口涼氣。
大秦這是連一點余地都不想給留??!
“怎么辦?若是任由這些書籍流入民間,后果恐怕不堪設(shè)想……”
剛才問話的老者,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深深的擔(dān)憂。
身為龐煖的后人,他的眼光和見識雖然不及先人,但在這些故趙貴族之中也是出類拔萃的,自然知道任由這種書籍推廣之后的可怕后果。
但朝廷打著選拔官吏的旗號,誰能擋得住?
別說外人,恐怕就是族中那些年輕子弟,恐怕都不好攔。
怎么啊——
推恩令,卡住遲遲不肯推行,如今這些人想通過讀書謀取一份前程,你們也要攔著?真要是硬攔,恐怕不用朝廷出手,家族內(nèi)部就會陷入混亂之中。
李左車苦笑道。
“我已經(jīng)讓人輾轉(zhuǎn)請托,央求郡中管事的府吏,暫時壓住了這一消息,可如今大勢在秦,我們能做的,其實很有限,這件事早晚摁不住的……”
就在這時,一位留著三縷清須的中年男子站起身來。
“趙某倒是有一個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行……”
聽他這么一說,所有人頓時紛紛望了過去。龐家的這位老者,更是一臉期待地看向中年男子。
“趙將軍有何良策——”
說話的中年男子,是趙奢的后人,也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趙括的胞弟趙頓,曾任趙國軍中校尉,在老將軍廉頗手下效力。
“不是說要便宜賣給軍中年輕子弟嗎?我們雖然無法阻擋朝廷政令,但我們買下來應(yīng)該沒有什么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