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未來可期
“呵呵,你猜——”
趙郢轉過身,樂呵呵地走了。
尉未央:……
從尉未央這里,趙郢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太極拳在這個時代,真的可以練出氣感,對身體頗有助益。
只是可能要看年齡,又或者是什么其他的什么未知因素。
但無論如何,總歸是件好事,因為未央姑娘氣色明顯好轉許多,而至于自己,好像力氣更大,也更持久了。
穿著一百多斤的盔甲,拿著五百多斤的天龍破城戟,舞動起來,如狂風驟雨,幾乎不知道疲憊為何物。
……
萬事俱備,只等著出兵九原的趙郢,從未央姑娘那里剛回來不久,就收到了一個讓他都忍不住喜出望外的消息。
他收攏在田莊里的那幾百名術士,給他帶了一個驚喜。
終于有人按照他的提示,燒制出了透明度足夠的玻璃!
看著管事遞過來的樣品,趙郢精神振奮。
這么長一段時間過去了,對于在出征之前搞出望遠鏡的事情,他內心其實已經不太抱希望了,可沒想到,眼看著自己都要出征了,有人又燒制出了這個!
這是個好兆頭!
興沖沖地趕到田莊。
然后,他就在大廳里,看到了在后世熟悉之極的東西,透明玻璃!
而且看上去,純度極高。
“誰燒制出來的……”
趙郢掃了一眼田莊的管事,和管事身后幾位神色振奮的術士,臉上掩飾不住的喜色。
“啟稟殿下,是他們幾位——”
“諸君何名——”
趙郢滿意地打量著眼前的這四位術士,看起來,年輕的只有二十出頭,年齡大的也不過四十左右。
“小人陳和、宮薛、白椽、呂奕……”
趙郢點了點頭。
年齡最大的那位叫陳和,年齡最小的那位叫白椽,僅有二十三歲,這一次之所以能煉出透明度這么高的玻璃,主要也是因為這位叫白椽的小伙子靈光一閃,調整了石英砂的比例。
“爾等煉制出透明玻璃,有大功,賞萬錢,可入我府上為上賓,晉爵位三級,擢為管事……”
說到這里,笑呵呵地看著吩咐。
“以后,你們便為此間管事,負責玻璃燒制事務,可以繼續(xù)嘗試燒制其他玻璃,凡是有成品,都記錄在案,等我回來,酌情賞賜……”
陳和和白椽等人聞言大喜過望,終于不用再擔心受怕了??!
“多謝殿下——”
當天下午,趙郢便從少府那邊調集了幾位最為精湛的玉石雕刻工匠,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要求,連夜打磨鏡片。
兩日之后,在磨壞了十幾塊玻璃之后,幾位玉石雕刻師傅,終于打磨出了幾片勉強合格的鏡片。
看著戰(zhàn)戰(zhàn)兢兢,神色惶恐的玉石雕刻師傅,趙郢頗為寬容地擺了擺手。
“無妨,爾等之前沒有見過此物,能磨成這個樣子,已經算是難得——你們以后就留在這里,為我專門磨制此物,只要用心做事,我這里自有封賞……”
“多謝殿下!”
幾位玉石雕刻師傅,當即跪倒謝恩。
磨壞了貴人那么多寶貝,沒有責罰,反而溫言安慰,皇長孫殿下,果然仁厚親和,有長公子之風!
幸虧趙郢不知道他們的想法,不然罰他們的心思都有了。
有什么之風,也不能有長公子之風啊——
會死人的。
有鏡片,剩下的就簡單多了,找府上的工匠,打造出可以伸縮的望遠鏡框架,小心翼翼地固定上鏡片之后,趙郢試了試。
效果一般。
跟自己前世在某寶上,給家里的侄子買的劣質望遠鏡差不多。
數百步外的東西可以看到,但是有些不太清晰,不過,如果不追求清晰度的話,也算勉強能用。
這種望遠鏡,他不需要,都不如他的眼睛管用,但對于其他人來講,已經幾乎等同于神器了。
尤其是在一馬平川的大草原上,有了這個,簡直就是作弊。
一共湊出了四副望遠鏡。
趙郢沒有聲張,讓人打造了一個盒子,小心地裝了起來,到了九原之后,誰需要單獨領兵,就給誰用。
這一日,大秦始皇帝三十六年,二月二十五日。
二月二十六日。
宜祭祀、動土、上梁、訂盟、出征。
雖然有些不舍,但至于還是到了出征的日子。
王南昨天晚上忙了一晚上,第二天又起了個大早,再次一件一件仔細地檢查著趙郢的行囊。等趙郢起來的時候,整個長公子府都動了。
羋姬,趙起,包括小妹趙希,知道大哥要出遠門了,都特意起來,拉著母親的衣襟,出門相送。
不僅僅是長公子府。
趙郢出征,包括公子將閭、公子高和公子胡亥在內的,十幾位在咸陽的叔叔嬸嬸,以及十幾位已經出嫁的姑姑都親自前來相送。
因為王離和蒙瞻等人也跟著出征的緣故,武成侯府和蒙將軍府也幾乎是全府出動,尾隨相送,聲勢頗為浩大。只有趙高,唯恐趙郢想起自己,默不作聲地躲在人群里,恨不得把自己縮進老鼠洞。
可誰知道,怕什么,來什么,趙郢即將出府的時候,忽然停下了腳步,左右顧盼。
“趙高何在?”
趙高:……
“小人在——”
硬著頭皮,走出來,躬身施禮。
趙郢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駕車——”
“諾——”
趙高心中一萬個不情愿,但也不敢不聽,乖乖地爬上車轅,當起了自己的車夫。他這幾日,拼命地傳授著趙起劍術和學問,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就是想留在府上,做趙起專門的老師。
等著趙郢離開。
誰知道,趙郢竟然臨出門又想起了他……
其實,他真是想多了,趙郢一開始就沒準備把他留在咸陽。這個禍害,當然得帶走,帶到戰(zhàn)場上去,能死在戰(zhàn)場,自然是最好,就算是死不在戰(zhàn)場上,也得留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免得自己走后,給自己惹麻煩。
趙郢身為主將,沒有像王離等人一樣騎馬,而是一身盔甲,手執(zhí)天龍破城戟,站在了兵車之上。
身后數千大軍相隨。
三千多子弟兵,都超額配備,一人三馬。
后面還跟著三千多輔兵,負責運送糧草、盔甲武器。
戰(zhàn)士的盔甲武器重達數十斤,除了作戰(zhàn)的時候,平時很少有人像趙郢這樣全幅盔甲都穿戴在身上。為了節(jié)省體力,一般都配備專人負責看護。
臨近作戰(zhàn)的時候,才會在輔兵的幫助下,披掛起來。
依照趙郢的意愿,此次出征,是不準備動用兵車的,可奈何以如今他的體重,加上盔甲武器,已經重達八九百斤,那匹大宛馬雖然頗為神駿,也已經無法承載他的重量,只能借助這四匹多戰(zhàn)馬拉著的戰(zhàn)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