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參觀稷下教學(xué)情況已經(jīng)過了三天。
司匡受到孔武元宵節(jié)游玩的啟發(fā),回到稷下學(xué)里之后,就整日待在屋子里,研究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東西。
根據(jù)營銷原則,一個合格的商人,每逢節(jié)假日,都應(yīng)該推出一些稀有的活動,倒逼顧客掏錢。
對于消費者來說:過節(jié)=花錢。
對于商人來說:過節(jié)=賺大錢。
在營銷觀念匱乏的西漢時期,只要拿出一丟丟后世的營銷手段,就可以斂財眾多。
鑒于節(jié)日當(dāng)天臨淄城內(nèi)會張燈結(jié)彩,司匡決定把重心放在“燈”的上面。
給大漢人灌輸一個——無燈謎不元宵——的理念。
憑借猜燈謎這個活動,把稷下學(xué)里的名頭,傳播到大漢全境。
------
------
司匡面帶汗珠,跪坐在屋內(nèi)。
提著筆,在手中纖細(xì)翠綠的修長竹片上,用工整的字體,寫下一個全新的燈謎。
最后一筆完成,
他放下竹片,喘了一口氣。
用左袖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把目光放在案幾上。
經(jīng)過幾天的奮斗,案幾上擺放的燈謎竹片,已經(jīng)超過了一百個。
這里面:
有的是傳統(tǒng)的燈謎。
有的是知識問答。
還有的是腦筋急轉(zhuǎn)彎。
用筆沾了沾筆洗中的清水,去除上面的墨汁后。
輕輕地,放在小山形狀的筆架上。
胳膊向外伸直,伸了個舒坦的懶腰。
隨后,用清脆的聲音,喊了一聲。
“來人?!?br/> 門外一個從流民中挑選出來,衣服上打滿了補丁,鞋子破爛的侍衛(wèi)聽到了呼喚,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停住。
在距離案幾三米之外拱手而拜。
“司公?!?br/> 司匡看著來人,笑著,“袁丁,之前安排下去的任務(wù),完成的怎么樣了?”
“司公,都統(tǒng)計完了。”
袁丁雖然低著頭,但神色依舊畢恭畢敬。
右手伸進袖口。
從寬大的袖子中掏出來一卷竹簡。
彎著腰,快步走上前。
呈上。
司匡接過竹簡。
隨手拆開上面捆綁的繩子。
手輕微一抖。
展開。
感受著左右兩端竹片的硬度,從右往左,閱讀上面龐大的數(shù)據(jù)。
-----
截至元光五年正月十一。
稷下學(xué)里共計招收流民一千一百二十三戶,合計三千兩百五十七人。
五十歲以上,共計五百零九人。
其中男性四百一十三,女性九十六人。
十五歲之上,五十歲之下流民共計兩千九百零一人。
其中男性流民一千五百二十九人,女性流民八百六十三人。
十五歲之下孩童共計三百五十六人。
其中男孩兩百一十九,女孩一百三十七人。
-----
“沒想到這么快就三千多人了?!?br/> “全都是儒家弟子四處奔走宣傳的功勞?!痹⊥嘶卦瓉淼奈恢?,低著頭,令人看不到表情,言辭懇切,“絕大多數(shù)流民都是在儒家救濟糧地支撐下,來到此地。也有小部分流民是在中途從販夫走卒那里聽來的?!?br/> 司匡笑了,欣慰地點點頭。
感嘆,
“不愧是傳承了幾百年的組織,底蘊還是強大啊。”
把竹簡合上。
放在了案幾一角。
用溫和的視線,再次與袁丁對視,“元宵用的燈籠,做的怎么樣了?”
“司公,因為任務(wù)太過突然,稷下學(xué)里又材料不足。盡管工匠放下手中的工作,拼命趕制,這兩天,也不過做了二百三十多個而已?!?br/> “有點少?!?br/> 司匡雙手合十,搭在案幾上。
低著頭。
自黃河決口之后,這群人就漂泊不定。
愛都吃不飽,更別說過節(jié)。
如今元宵將至,若是讓他們在這里感受到元宵的快樂。
流民的整體忠誠度,勢必會有所增加。
吧唧一下嘴,沉吟半晌。
道:
“吩咐下去,屋舍的建設(shè)進度可以推遲,燈籠的數(shù)量一定要提升上去?!?br/> “我不會給各位規(guī)定燈籠的數(shù)量,吾只希望,盡可能地制作?!?br/> 語氣微微一頓,
“吾知曉臨近元宵,燈籠價格會有所提升?!啊?br/> “告訴后勤,他們采購的時候不要吝嗇,只要燈籠材料的價格在可接受的心理價位,盡管購買!越多越好!”
“吾希望元宵當(dāng)天,稷下學(xué)里的每戶流民,都至少能拿到一個發(fā)光的燈籠。稷下學(xué)里的孩童,人手一只燈籠!”
袁丁也知道事態(tài)的緊急性。
低頭拱手,用力作揖。
高呼:“諾!”
忽然,門口有一陣?yán)淇釤o情的聲音傳來,“報……”
“進來?!?br/> 在得到應(yīng)允后。
不一會兒。
一個穿著粗麻布上衣、濃眉大眼、神色冷態(tài)的男人走了進來。
司匡望著這個走進來的男人,微笑,揮了揮手,打著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