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洲縣的周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處于三個州的交界處,各州的行商車隊路過這里都會暫留休息,而且也是水路的樞紐,一條小河就在莊上穿過,也頗有一些江南水鄉(xiāng)的味道。
別看名字只是一個“莊”,但是規(guī)模上卻比普通意義的莊要大很多。周莊的買賣都很賺錢,各行各業(yè)的商鋪也應(yīng)有盡有,只要你兜里的銀子夠,想買什么都可以買到。
而這莊上大部分的買賣都只有一個東家,長洲縣的大戶人家沈佑,而沈家的產(chǎn)業(yè)一直都是沈佑的三兒子沈豐來打理。
而這沈家雖然家趁萬貫,但是不像其他地主那樣,為富不仁,禍害鄉(xiāng)里。反而十分照顧?quán)l(xiāng)親,誰家有個難處,只要找到三少爺沈豐,從來不會空手而回。
就連做生意虧了錢,年景不好賠了本,只要找到沈豐,只要理由充分,也都會得到沈家的資助,所以這周莊里有些不是沈家的買賣也都有沈家的股份。
時逢亂世,又連年災(zāi)荒,只要有流民、災(zāi)民到了周莊,沈家都會立粥棚,舍饅頭。如果三少爺沈豐親自來舍粥的話還會有包子吃。
要是有人愿意留在長洲,沈家也都會給他找到營生,吃上一口飯。
也正是因為沈家的行為善舉,長洲縣連著五年沒有餓死的人,街上的買賣也都做成了老店。
久而久之,沈家的善名在這長洲縣乃至周邊的幾個縣里就都傳開了。
大家都想要報答沈家,但是人家沈家什么都不缺。后來沈豐十歲那年,縣里的幾個老人帶著大家商量了一下,給三少爺沈豐喝了個號,叫“萬三”,后來又將“沈萬三”三個字用上好的木料做了個匾,又鎏了金,幾百人浩浩蕩蕩,敲鑼打鼓送到了沈府,沈家父子十分喜歡,也就接受了,畢竟是大家的一片心意。從此沈豐也只用沈萬三這個名字示人。
以至于后到周莊的人就只知道善人沈家有個三少爺叫沈萬三。
沈家要是買點什么進(jìn)點貨,只要一提沈萬三,不用講價直接進(jìn)價少一成。
市場上賣貨,只要說是沈萬三的東西,沒人去講價,直接裝上就走,更不用說驗貨了,因為沈萬三講信譽,從來不會以次充好。
除了沈萬三以外,周莊上最有名的就是醉仙居的飯菜。據(jù)因為這醉仙居有一位前朝的御廚,做菜的味道真的是與眾不同。
可奇怪的是,這御廚雖然山珍海味樣樣精通,但是他的拿手菜居然只是一碗蠣蝗蘿卜湯,而且無論你有多少錢,想要吃上一碗蠣蝗蘿卜湯簡直就是奢望,人家御廚不會給你做。這連醉仙居的李老板也很是無奈,因為劉御廚放出話來,這蠣蝗蘿卜湯只做給真正懂得廚藝的人品嘗。
而傳說這碗湯是沈家三少爺沈萬三,在五歲時傳于這位劉御廚的。但是傳說就是傳說,人們也只是當(dāng)做茶余飯后的談資,并沒有人真的相信。畢竟一個五歲的頑童教一個御廚做菜也就只能是個傳說了。
在醉仙居的對面有一個十分闊氣的大宅子,那就是沈宅。雖然就在全周莊最大的酒樓旁邊,但是卻十分安靜,因為走到這附近的人都會自覺的閉上嘴巴以示尊重善人,就連偶爾有小孩在這附近玩耍打鬧,都會讓自家大人帶走,并且告訴孩子不要打擾到善人休息。
雖然很安靜,但是沈家的下人卻很忙碌,每個人手里都有活。由于沈家的裝修極其奢華,院子里每一個細(xì)節(jié)都特別講究,所以下人干活時就必須細(xì)致入微。
“小六子,看到萬三少爺沒?”一個管家模樣的人對一個小斯問道。
“呦!劉管家,您問萬三少爺啊?剛才看到了,看著是往醉仙居那邊走了,估計又去老宅了?!毙×庸Ь吹幕卮鸬馈?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