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良造的炮是‘沒良心炮’這種炮誕生在二戰(zhàn)后期,原本是在汽油桶中加一塊木板,里面放上合適的火藥,木板的上面放置炸藥包,手榴彈包,利用火藥的推力把這些東西彈出去。
射擊距離不算太遠,大概在一百五十米左右,還沒有迫擊炮射的遠,不過這個東西對重型工事有很好的銷毀作用,打坦克也行。
實射成功之后,楊元良又試射了一門青銅火炮,這可是真家伙,雖然不是后堂裝彈,笨重無比,但這玩意要是裝在船上,絕對是一門利器。
砰的一聲巨響,青銅火炮也試射成功了,接下來的幾天中,楊元良不停的讓自己最親信的五個學生不停的開炮,然后在打了二十發(fā)炮彈之后,這一尊青銅火炮炸鏜了。
同時數(shù)據(jù)也測試了出來,這一門青銅火炮使用實心的圓鐵彈,射程在六百米左右,前面八發(fā)炮彈準頭很高,后面的準頭不行。
這一門火炮制造周期是四個月,楊元良還有兩門這樣的火炮,想來質量也是差不多,楊元良讓人把這兩門火炮給刷成了木頭顏色,一門船上擺放一門。
這玩意能發(fā)射炮彈的事情只有楊元良和自己的這五個徒弟知道,其余的人都不知道楊元良做這個青銅玩意是干嘛的。
大炮是制作出來了,楊元良現(xiàn)在面對一個糾結的問題,他現(xiàn)在十分想要去印尼那邊殖民,搜刮硫磺和各種資源,同時把廠房也搬運到印尼去,這樣的話只要兩年左右,他的船只全都裝備火炮,就算大辰皇朝怎么厲害也沒用了,來一艘打沉一艘。
楊元良現(xiàn)在缺的是一個大量聚集流民的機會,現(xiàn)在沒有戰(zhàn)爭,沒有*,也沒有洪水地震之類的天災,老百姓雖然過的不是怎么好,但也算是安居樂業(yè),愿意和楊元良去折騰的人沒有幾個。
楊元良這邊也不著急,就讓劉海洋的叔叔,嘗試著去印尼那邊探聽一下情況,然后再做打算,就在這個時候,趙公子的信到了湖南。
這個姓吳的小官一看,當時臉就嚇白了,剛忙就讓人給趙公子過去了一封回信,這回信中就說道,事關重大,還請見面一說。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老皇帝生病了,好幾天都沒有上早朝,老皇帝睡在床上看著擺著的玻璃佛像發(fā)呆很久,老皇帝也怕死。
旁邊的太監(jiān)看見皇帝看了那么久,試探的問道:“官家要不要老奴把佛爺請過來?”老皇帝咳嗽了幾聲后說道:“小德子,你也跟了我?guī)资炅?,你說這個世界上面有沒有神仙?”
“回管家的話,老奴認為有神仙!”這個太監(jiān)說完之后,老皇帝又說到:“你去把這個佛像捐給明山寺,然后讓楊元良來臨安。”
“把佛像捐給明山寺老奴明白,可是召楊元良到臨安是為什么?”老皇帝又咳嗽幾聲,咳出了血來。
老太監(jiān)要去叫太醫(yī),老皇帝不準,拖著病危的身體說到:“我的芳兒是一個苦命的孩子,我萬一要是走了,她以后命可就更苦了,我不敢想以后的事情,我要為她做點事情,我讓楊元良來,是帶她走的,隱姓埋名走的越遠越好,也算是盡到了我這個做父親的責任?!?br/>
老皇帝雖然不是一個明君,也不是一個昏君,他知道只要他死了,這個寡婦女兒肯定沒有好的下場,不是被太子弄死,就是被有心人算計,這個公主倘若是進了司馬家還好,以后有司馬家這個大靠山,現(xiàn)在公主的處境太難了。
老皇帝這一生都覺得虧欠這個女兒,看見了這尊佛像就想起了楊元良,楊元良殺官的那些破事老皇帝知道,他是考驗一下太子怎么辦,結果太子的做法讓他十分的失望,同時失望中也帶著幾分的高興。
若是換成自己的二兒子或者三兒子,他們肯定不會責罰楊元良,還會把事情個攔下來,好似千金買馬骨一樣,能獲得一個文武雙全的猛將。
但是大辰皇朝不需要這種皇帝,大辰皇朝需要的是沉穩(wěn)的皇帝,老皇帝一輩子都想要收回北方失地,再現(xiàn)武朝時候的雄風,但是他做不到,朝廷中的這些官員才是最大的阻礙。
差不多二十年前,老皇帝還年輕那會,也就是剛即位不久,意氣風發(fā)的時候,發(fā)動了那場戰(zhàn)爭,結果是以失敗告終,從那天起老皇帝的心中就明白了,難打的不是敵人,而是自己這邊的朝堂。
理由很可笑,南方的家族門閥不愿意出錢出糧出人建設北方,他們的勢力范圍呈現(xiàn)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他么不想打破這種安寧,覺得這半壁江山很好。
至于北寒為什么不打過長江,同樣也是這個理由,因為北寒中的民族過多,在于大辰對持的日子中,后方已經(jīng)開始內(nèi)亂了,分為黃金家族和中央王庭兩個派系。
于是兩個國家的皇帝一琢磨,沒事找點小事情做,大型的戰(zhàn)爭誰都不會打,因為一旦打起來,后果難料,便宜了西灰和東桑之類的就不好了。
這樣一來,老皇帝的繼承人,就不能是二皇子或者三皇子那種激進的人,必須是大皇子這種死板外加優(yōu)柔寡斷的人才行,老皇帝借著駙馬案,肅清了很多能給大皇子添堵的人,讓老三帶著西北一脈和司馬家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