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的很旺,灶臺上放著一口大鍋,里面填滿了水,大概那兩個跟班兒擔(dān)心火著了干燒鍋也會出事兒,便先加了一鍋水。
小二先在把砂缽放一個泥爐上,從旁邊的筐中拿出些柴火引燃了火將泥爐點上,告訴一個跟班兒看著,什么時候砂缽喀什冒煙了,就往里面添水。
轉(zhuǎn)身又取來一個盆子,從角落里的袋子中取了些蕎面粉,開始和面。面和好后放在一邊醒著,開始處理那一盆子羊下水。
本來小二同志是想要一些豬下水的,可惜,這個年代的人還不懂得豬肉渾身都是寶的道理,根本就不吃豬肉,當(dāng)然現(xiàn)在豬還不叫豬,而叫豕。知道怎么讀嗎?讀shǐ,沒錯和你想象的那個字的讀音一樣。
可想而知,這會兒的人是有多么討厭豬這種動物。
所以小二退而求其次,只好用大家常吃的羊來代替??删瓦@也不行,因為人們并不吃動物的下水。這小二哥就管不了許多了,他清楚,只要今天大家吃上一次的話,以后就會接受了。
下水拿過來后,本來已經(jīng)進來看小二操刀的小正太第一時間便消失了。小二也樂得清凈,自己干凈利落的收拾起來。
羊肝兒,羊肺小二都切好放在一邊,開始打理羊腸子,這是他今天要做的一道菜需要的。
把腸子里里外外洗了幾遍,又弄了些蒜泥均勻的抹在腸子上,算是把基本的工序弄完了。
這時候砂缽也預(yù)熱了,小二開始忙活著往砂缽里加入小白菜和豆腐。說起豆腐,小二就想笑。這哪里是豆腐啊,簡直和豆腐渣差不多了,不能用手碰,一碰就碎。
弄的小二只好用刀面端著,慢慢的放進砂缽里,看著水沸了,小二開始用蕎面擠丸子。小二的手非常靈活,很快就將砂缽中對方的滿滿的。最后在上面鋪了一層從太醫(yī)院要回來的草藥。
這時候他囑咐扇火的跟班兒要控制好火候,一定要小火慢燉,只要看到砂缽里沒有水了,就加上。這道素砂鍋就算好了。
羊腸子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煨的差不多了,小二又將剩下的蕎面輕輕的塞進羊腸中,隔一段距離用細線扎起來,一會兒功夫就做出十幾根腸子。
羊肝兒和羊肺都準(zhǔn)備好了,小二便在大鍋中加入水,先將這些東西一股腦倒進鍋中煮到七成熟,撈出來,在新鍋中加入些油,開始煸炒。
這個時候外邊的李承乾進來了,還跟著一個廚娘。看到小二居然直接在鍋中倒油,然后就將東西一股腦都放進去,驚訝的合不攏嘴。
這是什么方法,身為御廚,她們這些人見所未見。不過她也知道現(xiàn)在不是說風(fēng)涼話或者出言提醒的時候,就看著小二在那里賣力的炒了起來。
一開始李承乾也覺得不可思議,東西那么多,就用那么一點兒油,怎么能讓東西變熟了。后來香味漸漸出來后,門口的幾個人就都開始抽鼻子了。
這就不能怪他們了,唐朝還沒有出現(xiàn)炒菜這種烹調(diào)方式,也許民間已經(jīng)有了,但很少。大多數(shù)人家做飯最常見的就是把所有要吃的東西全部倒在鍋里,然后倒上水,淹住要煮的東西,上邊再放些鹽,頂多再加些食茱萸,等煮熟了就能吃了。
食茱萸就是古代的辣椒了,那時候還沒有真正的辣椒呢。
不是夸張,那時候人吃的飯大多數(shù)都是煮飯,包括餅、米飯、面等等,全都是煮出來吃的,還有菜、肉也是這樣的吃法。
所以這幫人看到李小二同志居然就那樣處理吃食一個個驚得不行,但人家做的東西香味已經(jīng)起來了,這只能說明這種方法是可取的。
就在大家以為這樣就做好了的時候,李小二再次將煸炒好的羊肝兒倒進一口鍋中,倒進去一鍋水,開始往進放調(diào)料。
蔥、蒜、姜、酒、糖、油、鹽、醬油、醋一樣不少都放了進去,最后又扔了些太醫(yī)院弄來的草藥。
羊肝弄完,小二在大鍋上支起了籠屜,把弄好的灌-腸放了進去,蓋上鍋蓋慢慢等著蒸熟就能吃了。
灌-腸是小吃食,羊雜是葷菜,素砂鍋是素菜,還差一個湯了。
小二看了看材料,實在沒有什么好做的,便直接做了個最簡單的雞蛋湯。
這些其實都是很簡單的幾道食物,小二沒用一會兒就全部搞定了,現(xiàn)在就等著熟了出鍋就好了。
利用這段空閑時間,小二讓兩個跟班兒去把那塊洗好的板子搬到院子里去,就在地上挖了一個小坑,點起了柴火。那塊板子大概也算是鐵做的,反正小二看看正合適做個鐵板燒。
這邊弄火,小二那邊已經(jīng)利落的將羊肉切成了大小差不多的肉片兒,放在一個盤子里端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