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兒是臘月二十三,北方民間傳統(tǒng)祭拜灶王爺?shù)娜兆?,又稱“小年”。
這祭灶的習俗源自一則傳說:相傳灶王爺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要回天庭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各家灶底。百姓們選擇在這兩天祭拜灶王爺,來祈求新年的平安喜順和財運昌隆。
此時的武王府熱鬧非凡,一大清早將啟便帶領一眾子弟前往內(nèi)宅廚房。
眾人在廚房的主灶前站定,家丁們手腳麻利的擺上了瓜果糖點。
將漠把手中的鍍金銅爐放在了灶臺中間,而后從麻袋里抓出了一把粟米放進了銅爐中。
香爐的左邊擺放有浮魚餅、龜苓膏、雞冠酥、祥云糖,取的是富貴吉祥的諧音。
香爐的右邊擺有四件馬鞍形狀的容器,四件容器之上放滿了拳頭大的蘋果。這兵荒馬亂的年月里,將家只求子弟平平安安。
三根清香被將御點燃,他把點著的香遞到了將啟的手中。將啟帶領眾人三鞠躬,而后把清香插進了香爐內(nèi)。他親自上前取下灶王像,將漠與將御又把新“請”回來的灶王像掛在了灶臺上。
府中老管家輕呼道:“送灶王~”
“送灶王!”
“送灶王!”
這一聲聲的呼喊,從內(nèi)院傳到了正門前。大門外的六名家丁,同時彎腰點燃了腳下的爆竹。在一陣“噼噼啪啪”的響聲中,送神的儀式才告一段落。
當爆竹聲消散,家丁們才拿起身邊的掃帚。在二管家的督促下,仔細清理著王府內(nèi)的灰塵。一眾女眷都聚在了后院,她們?nèi)齼蓛傻膰谝黄?,剪著窗花、聊著家?!?br/> “奶奶~我不想剪窗花,我想去接二哥!求求你了~”
將欣抱著杜老夫人的手臂,一邊搖著嘴里還一邊念叨著。
任夫人道:“欣兒,不要胡鬧。我們這么安排,自然有我們的道理?!?br/> 將欣嘟嘴道:“什么道理嘛~我快一年沒見到二哥了!我不管!我要跟魑、魅一起去?!?br/> “可他們已經(jīng)啟程了啊~”
將睿笑著,把手中裁好的紅紙遞到了將欣的手中。
“哼!你們.....”
還沒等將欣嘟囔完,杜老夫人就掐住了她的耳后。老婦人笑罵道:“要么剪紙,要么掃地,你自己選?!?br/> “我...我剪紙?!?br/> 就這樣,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各自忙碌了起來。
此時,將來歸都的消息已經(jīng)被有心人打探到。在一間書房內(nèi),三名男子圍坐在屏風之后。
“將來那小子回來了,是否派人在路上伏擊?”
“你最好不要在這東境內(nèi)動他,這里各家眼線太多,很有可能打草驚蛇。”
“哼,我當時說由我去西境!你可倒好,百般阻攔!承諾著萬無一失,回來卻血本無歸。”
“我不想與你爭辯!過程你也清楚,與我有何關系?還不是那七王太過廢物,早知道我就花錢請響馬了?!?br/> “這種事你也能節(jié)省,不愧是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爺?。 ?br/> “你休要得寸進尺!”
“怎么?你還想與我動手不成!”
坐在首座的青年從始至終一聲沒吭,見兩人吹胡子瞪眼準備大打出手了。他才笑道:“二老,泥菩薩還有三分怒氣。差不多得了~”
“殿下,這老匹夫像個娘們似的,喋喋不休!”
“你個違心鬼,你說誰像娘們!”
“咚”的一聲悶響,青年一掌就將面前的茶案拍的粉碎。他冷聲道:“兩位別忘了自己的身份,我們還沒有熟到可以坦誠相見的地步?!?br/> “老臣知罪!”
“臣糊涂了!請殿下恕罪!”
青年緩緩起身,他俯視著眼前的兩位朝廷重臣。一種舍我其誰的豪情油然而生,這一文一武會是他最大的籌碼。
青年沉聲道:“靜觀其變即刻,又不是只有我一人想要他將來的命。”
聽他這么說,那前往西境的重臣下意識的咬緊了后牙,就快貼到地上的雙眼寒芒閃動。
“行了,各自忙去吧!別讓人知道你們來過。那老家伙雖然昏聵,可還沒到糊涂的地步?!?br/> “諾!”
見兩人躬身退出書房,青年仰頭躺在了地板上。他看著頭頂上那盞因熱氣旋轉的燈,就那樣靜靜的看著一動不動。片刻后,他放肆大笑,其笑聲使人毛骨悚然。
一間幽暗的石室內(nèi),墻壁上的油燈同時點亮。待點燈的隨從退出石室后,場中的四人才對著面前的青年恭聲道:“參見殿下!”
那名青年背對著眾人,對幾人的問候置若罔聞。他觀摩著石壁上的畫,就那樣靜靜的看著好似神游天外。
一名黑袍老者率先開口道:“殿下!那將來回來了??煽肯⒎Q其沒帶一兵一卒,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br/> “臣覺附議!臣與家?guī)熓种械乃奖倬氁丫茫撬奖臓I地距離將來回歸的路線并不遠。臣可下令讓他們在沿路埋伏,打將來一個措手不及?!?br/> “此事萬萬不可!先不說城中那十萬捧日軍與鬼衛(wèi),將漠可是帶著十萬陷陣軍回來的。如果我們留下把柄,以將漠的性子這城中無一個士大夫能活下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