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關(guān)于北境的那些經(jīng)濟民生,并不是穆紅裳這個后宅女孩子必須知道的,但穆征衣一點都不介意花點時間來為小妹科普這些。
穆氏將軍世世代代鎮(zhèn)守北境,每一個穆家人對這片土地其實都有些特殊的感情。穆征衣對于北境未來的期望,可不僅僅是安寧無戰(zhàn)事而已。
“小妹可知,京畿附近一畝良田價值幾何?秦鳳路附近一畝田又價值多少?”穆征衣問道:“你以后出嫁了,也是要做掌家娘子的,自己的嫁妝進項總要算清楚,有些事學(xué)了沒什么壞處。”
“京畿的話……”穆紅裳歪著腦袋仔細(xì)想了想之后才答道:“過年時家里的莊頭過來,我聽見祖母和母親商量再買一處田莊來著。我記得好像當(dāng)時祖母說今年京畿的田是五十石一畝來著,五十石是多少銀子我也不知道?!?br/> “是多少銀子卻不一定,”穆征衣笑著搖搖頭:“這是因為糧價常有浮動,一年中,春日谷價與秋日谷價就有所不同。因此田地買賣中,常以谷計價,一年中的價格相對穩(wěn)定些,只是豐年與荒年有浮動罷了。連續(xù)兩年豐年,谷價其實是賤的,因此京畿普通田地也需五十石糧才能買到。若是災(zāi)年,有可能四十五石可得。”
“哦!”穆紅裳受教地點點頭:“那秦鳳路呢?”
“秦鳳路山多,自然條件不如京畿,田土自然賤些,”穆征衣答道:“眼下秦鳳路一畝田,也只需四十五石而已。這是因為秦鳳路一帶天氣偏涼,雨水少些,農(nóng)戶大多種黍,一畝田的收成略少與京畿一畝田。同樣道理,眼下江南一畝田可以賣到六十五石,因為江南一畝田可以種兩季稻,或是種桑收絲,收成更好些。且江南人口稠密,田土大多集中在大戶莊頭手中,并無大量田地可入市交易?!?br/> “那北境呢?”穆紅裳又問道。
“平川地帶也只需二十五石一畝,”穆征衣答道:“若是靠近燕、幽、朔三州邊境地區(qū),那些常常被戎狄襲擾的村鎮(zhèn),周邊大量田土,只要有人肯去種,官家是不管的,每年兩季象征性收幾粒稅谷而已。北境百姓不易,朝廷從不會在課稅上難為他們。”
“北境苦寒,收成上自然不如其他地方,”穆青衣代替哥哥補充:“但其他地方的農(nóng)人卻也不是那么輕松。一畝田的收成是有數(shù)的,但各地稅賦卻不一樣,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物阜民豐,收成好,稅賦徭役也重些,加減下來農(nóng)人一年的收入其實與京畿、秦鳳路都差不多。況且北境以外的地方,田土大多都集中在大田主手中,普通農(nóng)戶大多是賃田耕種,除去稅賦和田租,再刨去一家人一年的口糧,其實手中的盈余也有限。”
“因此,小妹知道了,”穆征衣微笑:“北境雖苦寒且戰(zhàn)亂不斷,但百姓們在那里辛苦耕種,一年收成大半都是自己的,且在靠近邊境的燕、幽、朔三州,可以隨意占地耕種,在那里只要肯花力氣勞作,就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田土,若是愿意,甚至可以去官府辦了田證。小妹想想,百姓們怎么愿意輕易離開自己辛苦耕種的土地,那是他們的財產(chǎn),他們的生存依仗啊?!?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