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帶著名將混三國最新章節(jié)!
“孟德,你確定非但整個西園都知道那事兒,連雒陽的百姓都知道了?”營帳當中,何咸席地而坐,卻怎么看都像屁股上長了痔瘡一樣,坐立不安。
休沐之日未到,按照軍紀何咸是不能擅離軍營的。不過,曹操卻不同,他雖被董卓擢為驍騎校尉,但手下兵馬早就被董卓瓜分一空。由此曹操雖然擔著驍騎校尉的職,卻不過一員光桿兒司令,手中毫無實務,故而他才能在軍營中進出自由。
得知了自己聲望點猛漲之事,何咸當即便想到了拜托曹操打探一番,可曹操如今也是泥菩薩過江,手下并沒有多少勢力,也只打探出了何咸之名在軍營和雒陽城中人人盡知的消息。至于說這個消息是不是李儒故意宣揚,如何宣揚的,曹操也無能為力。
可越是這樣,何咸便越發(fā)心驚:漢代市井百姓對于一件事向來口口相傳,是很需要一段時間的。而且,還會遵循著邊際效應遞減下去。按照何咸的估計,就算雒陽百姓覺得他們遇到了鋤強扶弱的救星,各個都是義務宣傳員,何咸也認為自己那項壯舉待熱點謝幕時,最多能收獲5000左右的聲望點。
畢竟,大多數(shù)聽了另一個人說一件很勁爆的話題,最多也就能記住這件事兒而已,遠不會因為一個故事便刻意重視起故事里的那個人。除非,故事里的那人,跟他有著切實的利益糾纏。
如此看來,李儒這次的宣揚,非但加大了力度,更有了針對性。這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架勢,怎能不讓何咸憂心忡忡?
但曹操似乎有些心不在焉,對于何咸還探查這等小事兒,他更憂慮朝堂上的大事:“悉文,平地乍起驚雷,雒陽不寧啊。而你木秀于林,更使得司空大人開始真正對你何家動手了……”
何咸一時也從曹操口中聽出了些味道,不由問道:“孟德何出此言?”
“昨日,司空大人下令將何苗尸首挖出來,肢解后棄于道旁,又派人殺了何苗的母親舞陽君!”
“什么?”何咸聞言,不由更加心驚膽顫:這消息加上他聲望點暴漲一事,令何咸陡然感覺司空府那里已投出了一張大網,并且正開始慢慢收縮,欲將他何咸勒死于網中。
不動何進卻專門動何苗,這顯然也是有用意的:何進再怎么說,于士大夫和雒陽百姓而言,還是位一心辦事兒的大將軍??v然才智不足,卻也得士大夫階層和百姓的惋惜。
可那個何苗卻不同,他向來與何進政見不合,親近宦官,董卓拿他動刀,株連到舞陽君,顯然經過了一系列的仔細謀劃。
漢朝故事,天子年幼,不是輔弼大臣主政,便是太后垂簾,要么就是外戚專權。董卓一介外來的武人,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是沒有資格主持朝堂大局的。
可現(xiàn)在,董卓開始對何家動手了!
這說明,董卓已然掌控并穩(wěn)固了絕對的兵權,有了槍桿子之后的他,開始討要印把子了。而他首先開始做的,就是將上一任印把子的執(zhí)掌者何家勢力徹底誅除!
何苗、舞陽君之事顯然只是一碟開胃小菜,董卓真正要對付的,毫無疑問就是可以對他制造阻礙的天子劉辯和何太后!
何太后是何進的親妹妹,何咸的姑姑,更重要的是,她乃后宮之主,至少名義上是有垂簾之權的。
天子劉辯,是何進的外甥,何咸的表弟。雖然現(xiàn)在年幼,但畢竟一朝天子,遲早有親政的一天。
這兩人,都是擋在董卓只手遮天道路上的障礙,必然要誅之而后快。
“何苗生前迎奉宦官,為天下人所不容。董……司空如此所為,朝堂公卿亦無話可說。然董卓狼子野心,又有李儒為之謀劃,此事斷然沒有這么簡單。我總感覺,這幕后必然還會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后招。”
如今的曹操還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愛國青年,政治嗅覺已異常敏銳。只可惜,他不是穿越人士,雖然嗅到了董卓此舉的兇戾,卻猜不出董卓后續(xù)的大招。隱隱之間,他只覺察出董卓會向何家下手,出于對何咸的好感,他才將此事告知了何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