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姐,咱們應(yīng)該抓緊時間。這片山林地形復(fù)雜,這樣走走停停會加大迷路的風險?!?br/> 張辰不想在山里耽誤太久,便編了個理由唬她。
一聽這話,秦舒有些猶豫,看向薛小倩。
薛小倩還是冷冰冰的,看著張辰:“你能記得深山里的同一個地點,想來對這片林地很熟悉,迷路不必擔心。就算真迷路,我也有辦法帶秦姐離開?!?br/> 秦舒看出了張辰的心思,笑了笑:“小張,你不要急。生活要放慢腳步,這樣才能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景致?!?br/> 說著,注意力又集中在畫本上。
張辰無奈,只好坐下來等。
環(huán)顧四周,除了層層疊疊的樹之外就是盤根錯節(jié)的草,實在看不出哪有美景。
估計是自己的境界不夠,土包子就是土包子,跟像個藝術(shù)家的秦舒完全不在個層次上。
不得不承認秦舒是個與眾不同的廚師,或者說真正的廚師與眾不同。她在草地上安靜作畫的樣子恬靜而又淡然,雖然穿著登山裝備,但還是散發(fā)出知性美女的光輝。有她在,感覺整個山林都變得安靜了。
秦舒的繪畫功底相當扎實,一支畫筆很快記錄下了四周環(huán)境。
畫作很精細,花草、林木、山道,以及遠處山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而且畫得很準。
半小時后,秦舒淡笑著合上了畫本,看得出她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
一行人重新出發(fā),張辰背上裝備還是走在前頭。
走著,思緒卻在秦舒的畫上。
不知為何,張辰總覺得秦舒的畫有些奇怪。
倒不是秦舒畫得不好,總覺得那幅畫似乎不該出自秦舒之手。
準確地說,像秦舒這么個充滿藝術(shù)氣息的女人不該畫出如此寫實的作品來。
張辰?jīng)]接觸過畫畫,但在一次任務(wù)中接觸過一名畫家。
那是一名真正的畫癡,每句話都少不了對繪畫的理解和想法,就像唐僧念經(jīng),硬生生給張辰灌輸了一些繪畫的知識。
畫是藝術(shù)作品,一個有藝術(shù)修養(yǎng)的人追求的不是將對象畫得有多像,最重要是展現(xiàn)自己的內(nèi)心,就像寫文章要有中心思想一樣。
顯然,秦舒是懂藝術(shù)的,從她對自己菜品的一絲不茍就知道。
這樣一個人,就算畫畫也該有自己的想法才對。而剛才那幅畫看不出任何藝術(shù)加工,只是把四周的風景記錄在紙上而已。
對!
就是記錄!與其說是畫畫倒不如說是記錄。
是想多了還是秦舒別有用心?
張辰想了很久,直到秦舒再一次叫住他。
“秦姐,現(xiàn)在幾點了?”
“11點。”
上次出發(fā)到現(xiàn)在過了一個半小時,秦舒再次提出要休息。
和上次一樣,休息之時不忘畫一幅畫。
之后的路途中不斷的上演著同樣的一幕,走一兩個小時,停下來畫一幅畫,然后繼續(xù)前進。
如果一幅畫不能說明問題,那接下來的畫又怎么解釋?
很顯然,秦舒這是在記錄路線。
她的目的已經(jīng)很明顯了,這次之后她肯定會再次進山,憑借那些畫找到張辰設(shè)計好的地點。
難道秦舒這么在意那些松茸?
花三十萬不說,還用這么隱晦的手段來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