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陰歷三六九,都是趕集日。
而趕集的地點并不固定,由五坡公社底下的幾個村子輪著來。
今年輪到了小山村。
一大早,許多想要參加這場集市的人紛紛帶上準備在集市上交換的東西,領(lǐng)著一家老小,出門趕集。
小在在一家也早早就出了門。
因為哥哥們都得上學(xué),所以此行前來的只有寧奶奶,蘇欣妍和小在在祖孫三人。
蘇欣妍背著背簍,挽著籃子,帶著一大堆東西,準備去集市上跟人交換一些家里需要的物件。
小在在則被寧奶奶牽著手,一蹦一跳地跟著走。
難得能出遠門放風(fēng),小家伙可高興了,一路上嘴里的歌聲就沒停過,雖然唱得有些亂七八糟,也不成調(diào)子,但小孩子聲音軟糯清甜,聽著也還算悅耳。
小山村距離陳家村并不遙遠,就在隔壁。
走路過去,哪怕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速度稍微慢了一點,也只花了近二十分鐘的時間。
“奶奶,在在熱,想把外套脫了?!毙≡谠谀眯∈帜四~角的汗水。
天氣已經(jīng)漸漸涼下來了,加上早晨寒氣重,怕孩子著涼,蘇欣妍故意多給小在在穿了一些衣服,結(jié)果小家伙跑跑跳跳,都沒個消停的時候,渾身冒起了熱氣,可不就感覺熱了嘛。
“崽崽乖,現(xiàn)在天兒還涼著,咱們擦擦汗,忍一忍,等會兒日頭大一些再把外套脫掉。”
寧奶奶也怕孫女著了涼,不許她脫衣服。
見大人不允許,小在在只能不高興地嘟嘟嘴,仰著小腦袋讓奶奶拿著條毛巾給擦汗。
寧奶奶是個很愛干凈的人,老人家用的毛巾被洗得發(fā)白,上面還帶著一股清爽的皂角味,輕柔地擦在臉上,很舒服。
進了小山村,就能瞧見集市的熱鬧景兒了。
長長的一條寬闊土路,兩邊都擺滿了各種攤位,有賣小糖人的,有賣雞蛋瓜果的,還有買各種各樣的小吃食的,更有那賣自家編織的土布竹籃之類的東西。
許許多多的人跑來趕集,小在在一眼望去,全都是一條條走來走去的長腿,耳邊是鼎沸的人聲,很多人都在為了一點點小利討價還價,比菜市場還吵。
她連想跟媽媽奶奶說話,都不得不靠喊的,因為不大點聲,她們聽不見。
人太多,蘇欣妍怕孩子丟了,想把她抱起來。
寧奶奶見著了,伸手攔住,搶先抱起孫女:“我來抱崽崽,你還背著那么多東西呢?!?br/>
見婆婆堅持要抱女兒,蘇欣妍也沒拒絕。
雖說寧奶奶年紀大了,但到底是干了好些年農(nóng)活,有著一把子力氣,短時間抱個孩子還不在話下。
“我們得快點找個地兒擺攤。”
她們也是要來賣東西的。
平時蘇欣妍不敢去偷賣東西,哪怕她腦子里有很多賺錢的主意,也不敢輕舉妄動。
因為在這個不允許私人買賣的年代,那是等同于進行黑市買賣,是割資本主義的尾巴,挖社會主義的墻角,罪名太大,一旦被發(fā)現(xiàn)抓到,后果很嚴重。
特別她還是軍人家屬,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更是會從重處罰,甚至可能連累到遠在部隊的丈夫。
所以她冒不起那個險。
而趕集,作為時下農(nóng)村極其稀少的一種正規(guī)商業(yè)活動,是他們唯一能光明正大賺點外快的機會。
尋摸了一圈,祖孫三人都沒找到適合的地方擺攤。
好多好位置都被人占了,她們是來得早,可總有比她們來得更早的人。
“媽媽,那里有個位置!”
小在在眼尖地看見有個空位,立馬大聲提醒媽媽。
蘇欣妍扭頭看到,瞬間一個箭步?jīng)_上去,放下手上的籃子,將這片空地搶先給占領(lǐng)了。
“呼~!”
終于找到地兒了,蘇欣妍抹抹汗水,回身招呼著婆婆帶著女兒過來。
寧奶奶帶著小在在走過去,三人一起,把攤位支應(yīng)起來。
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往地上鋪一塊舊草席,然后將她們帶來的‘商品’一一整齊地擺上去就行了。
她們帶的東西有些雜。
里頭有寧奶奶做的鞋墊子,有蘇欣妍編織的草席,竹籃子,草帽等等,還有一些用碎布塊做的樣式別致漂亮的頭花。
說起來蘇欣妍會這些手藝,還得多虧了她前世的經(jīng)歷。
年幼的時候輾轉(zhuǎn)各家?guī)兔Ω苫?,有些懂個民間手藝的人看她乖巧聽話又好學(xué),也會教她幾手,一來二去,加之她本就心靈手巧,蘇欣妍就學(xué)會了不少手藝。
不說有多么精深,但是拿來糊弄一般人是絕對足夠了。
前世她上了大學(xué)之后,就是靠著在網(wǎng)上售賣這些精致小巧的手工藝品,這才賺到了自己后續(xù)的學(xué)費和生活費。
男人們都得上工,回來趕集的大多都是女人,老人,小孩。
所以蘇欣妍這些精致的手工藝品一擺出來,立馬就吸引了不少大姑娘小媳婦兒的視線。
雖說大家伙兒的日子都過得艱苦,可女人嘛,總是愛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