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苦練
【所習:陷陣十三劍(第四層)(……),三皇炮捶門(一門古老簡樸的武功,其間蘊含著師傅對于被傳授者的期望,創(chuàng)造武功之人已不可追溯,但諸夏大地上皆是炎黃子孫,也許這就是武道的終極奧義體現(xiàn),無敵于人間才有資格流傳百世。)】
三皇炮捶門。
武悼通過系統(tǒng)就非常簡單的將其整個背在了腦中,他仔細閱讀后了解到,這門拳法是一門內(nèi)家拳,如果沒有氣血搭配的話,部分寫意勝形的招式就是花架子。
毫無疑問,這門武功是兼具氣血搬運、五形鍛體、搏殺擊技的珍貴武功,在武館中也是表現(xiàn)亮眼的老學徒,才會被傳授這類兇悍武功。
這門武功,不如說就是連館主特意給武悼的安排。三皇炮捶門能讓他比其他人更快的擁有自保之力,免得南塘當初之事影響到他的心,以至于在武道上急于求成誤入歧途。
因為有陷陣十三劍的基礎(chǔ),自身血氣雄壯。
武悼花了一個晚上的辛苦功夫,就將三皇炮捶門給入門了。
三皇炮捶門分為外五形和內(nèi)五要。
五形:猿、熊、虎、甲、龍。
五要:浮氣要聚,本力要勇,虎腕要挺,腰眼要靈,心血要活。
五形五要內(nèi)外相合,才是這門功夫的真功根本,氣血勁力合意一擊,就算是一座大石碑在面前也能如炮彈爆發(fā),大炮捶門,將其轟成碎片!
相比暫時起看不到頭的陷陣十三劍,三皇炮捶門,武悼確定了這門武功的上限,它并沒有層數(shù)之分,只有五形五要結(jié)合之說,如果能夠修煉至大成,便是氣血成網(wǎng),爐火純青的一流武者。
不過武悼更加看重的,是這門拳法的散招擊技。
比如擒拿、打穴等空手實用小招。
如此一來算是在某種角度上,彌補了武悼招式殺傷力過強的缺憾,畢竟陷陣十三劍的招式和岳武親兵的經(jīng)驗,都是戰(zhàn)陣搏殺術(shù),只要出手了就沒有多少轉(zhuǎn)圜余地,突出一個致命致殘。
武悼覺得,擒拿打穴也好,致死致殘也罷,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有了一門新功法研究。
武悼在學徒中算是坐實了武癡的稱呼。
一天二十四小時,除了吃喝拉撒洗漱,武悼將時間幾乎全部投入了練武中,就像是一個機器人一樣,不知疲倦壓榨著身體的體能。每天武悼所站的那個位置,汗水往往是地上一大灘,中午休息曬干下午汗水又攢能成一灘。
平均每天有十二個小時是在進行著讓人望而生畏的艱苦鍛煉。
有武館學徒不信邪,曾試圖跟上武悼的訓練量。
結(jié)果硬咬牙熬了兩天,差點吐血后只能放棄了,而這還不算武悼在房間中,努力修行三皇炮捶門的訓練量。
對此負責訓練的陳寒倒是沒有強行要求學徒跟上。
畢竟武悼這練法。
要求的不僅僅是身體素質(zhì),還有極為沉穩(wěn)堅韌的意志,正常人哪能說堅持這樣枯燥痛苦的鍛煉,而且持續(xù)時間還是一個看不到頭的未知數(shù)。
不過相比起苦練。
武悼的進步似乎沒有預料中的大,陳寒檢查過后也只能說勤能補拙,其所付出的汗水讓他在這一批學徒中始終是保持著第一的成績。
但是接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