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他倆進來,一幫叔叔大爺哥哥的,全都堆起謙卑的笑,讓王貴手足無措。(.)王賢看到他們手里都拿著田契,卻已經(jīng)明白,這是咋回事兒了。
進去堂屋一看,便見三叔公和老爹坐在正位上,一干族中長輩在左右陪坐。
“你來得正好。”老爹對王賢道:“趕緊擬幾分文契出來。”
“是。”波瀾不驚的點點頭,王仝給他搬把椅子,王金給他磨墨,王賢穩(wěn)穩(wěn)坐下道:“請父親吩咐?!?br/>
“先擬三份過繼文書。”老爹咳嗽一聲道:“然后再擬幾分田產(chǎn)過戶文書?!?br/>
“不知誰要過繼給誰?”王賢看一眼老爹,這么大事兒不跟我商量!
“咳咳?!崩系指煽鹊溃骸巴踅?、王令、王金,還不見過你爹?!?br/>
“哎?!北阋娙齻€青年乖乖上前,給王賢和王貴磕頭,叫道:“爹……”
“咳咳咳……”這下輪到王賢咳嗽起來,幾乎要握筆不能。
“爹你說啥,”王貴瞪大眼道:“王賢可還沒結(jié)婚呢?!?br/>
“沒區(qū)別……”老爹大手一擺道:“你兄弟家的這幾個孩子,以后就過繼到咱們家了,兩個認你當?shù)粋€認你弟弟當?shù)??!?br/>
“為啥?”王貴雖然對老爹逆來順受,但還是驚呆了。
“咳咳,”老爹瞪他一眼道:“多子多孫多福氣,哪來那么多為啥?”說著看看王賢道:“你看人家小二,就不問為什么。”
“王貴啊,是這么回事兒,”還是三叔公為他解釋道:“你看這三個小子,都是念書的,要念書就得在官府上戶籍,可上了戶籍就得服徭役……為了讓他們能專心讀書,為我王氏一族光宗耀祖,就把他們過繼到你兄弟名下吧。”
“哦……”王貴才反應(yīng)過來,原來是沖著自己家的免役名額啊。明朝是個特權(quán)社會,官階越高,特權(quán)就越大。比如京官一品可以免糧三十石,人丁三十人,往下一層層遞減,到了九品官,則免糧六石,人丁六人,外官減半。是以老爹有免糧三石,丁三人的特權(quán)。而王賢這樣的經(jīng)制吏,也可以免糧一石,丁一人……
是以父子四人共可免丁四人,而且不包括他倆本身。(.)王貴自然要占一個名額,剩下三個早被王家村的人惦記上了……雖然可以當黑戶逃避賦役,但沒有合法身份,意味著你也不享受大明朝賦予的各項權(quán)利。比如參加科舉、比如充吏,甚至你失蹤了,官府都可以不受理。因為戶籍檔案上查無此人!
對于貧苦百姓來說,只要能湊合著生活就夠了,管它有沒有檔案了。但富戶需要合法身份來保護財產(chǎn),讀書人需要合法身份來參加科舉,商人需要合法身份來外出經(jīng)商??梢坏┰诠俑畠陨嫌忻?,就要負擔繁重的勞役……每年秋收之后,到開春之前,短則一兩月,長則三四月,要給官府當牛做馬,讓人苦不堪言。
有沒有既能享受合法身份,又不用服勞役的人呢?有,皇族、勛貴、官吏、舉人、秀才……老朱家賦予他們免稅免役的特權(quán),甚至很多時候超出他們應(yīng)負擔的數(shù)量。這塊多出來的特權(quán),自然成了其它階層競相追逐的對象。
浙江沒有藩王封地,也沒有勛貴故里,但官員有功名者多不勝數(shù),百姓往往投身官宦人家為奴,可讀書人是不行的,因為奴婢身為下賤,三代不得參加科舉。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過繼給人家當兒子,但是為了功名連祖宗都不認了,十分為人不齒。
最好的一種情況,就是同族出了官員,大家都是一個祖宗,自然沒有罵名。而且王家村讀書的人少,不多不少正好三個……這是很正常的,沒有三代積累是供不起讀書人的,一個村里三個讀書人,真心不少了。
是以三叔公和王興業(yè)商量,要他把三個小子過繼過去,王興業(yè)根本無法拒絕,除非他準備跟宗族決裂。是以也沒必要和倆兒子商量了,直接收了三孫子。
。
‘立信約人王賈,今將自己次子王介情愿嗣于同族兄弟王貴為子,恐口無憑,立此為證。永樂十年元月元日,中人王吉昌,保人王吉業(yè)?!?br/>
‘立信約人王賑,今將自己幺子王令情愿嗣于同族兄弟王貴為子,恐口無憑,立此為證。永樂十年元月元日,中人王吉昌,保人王吉業(yè)。’’
‘立信約人王壩,今將自己三子王金情愿嗣于同族兄弟王賢為子,恐口無憑,立此為證。永樂十年元月元日,中人王吉昌,保人王吉業(yè)?!?br/>
身為戶房書吏,這樣的文書自然信手拈來,王賢擬好三分文書,又起草了另外三分文契,以避免日后出現(xiàn)繼子爭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