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興回來后,海瑞突然病倒,竟至人事不省,在海母近五十年的記憶中這還是第一次。一婆一媳家無三尺應門之童,可憐兩個婦人一老一孕半拖半抬將海瑞就近搬到了海母的床上,替他蓋上了海母平時蓋的那床薄被。海妻情急之下求告對面那戶近鄰,那近鄰知這海老爺是位清官,當即受托派人去告知了王用汲。王用汲聞訊帶著一個長隨先去了裕王府,叫出了李時珍,趕到海宅,已經(jīng)戌牌時分。
海瑞躺在床上依然未醒,雙目緊閉,牙關(guān)緊咬。李時珍默坐在床邊的凳子上,三指搭上他的手腕。
海妻這時也顧不得避嫌,站在一旁不停地淌淚,海母就坐在床邊兒子的腳頭,一手捏著兒子的手,一手不停地抹淚。
王用汲也是滿臉憂急,緊盯著李時珍給海瑞診脈。
李時珍松開了手:“準備幾樣東西。”
“什么東西?”王用汲搶著問道。
海母海妻都收了淚緊望著李時珍。
李時珍:“把家里的棉被都搬來給他蓋上,再搬個火盆來,生一盆大火?!?br/>
“我去拿被!”海妻連忙走去。
王用汲立刻對站在門外的長隨吩咐道:“去廚房,搬火盆搬柴!”
那長隨應著立刻朝客廳正門奔了出去。
“他今年都五十了,從來就沒有這樣?!焙D刚f著又淌淚望向李時珍,“怎么會突然病成這個樣子?”
李時珍:“太夫人不要擔心。剛峰兄原是個極陽之體,本身極能抗受風寒??审E然到了極寒之地,由于幾日幾夜不食不睡,極陽盡而極陰生,風寒侵入了肌骨,因此這樣。”
海母立刻變了臉色:“要緊嗎!”
李時珍急忙接道:“有我在,不打緊。先發(fā)出一身大汗,再準備一碗熱粥,喝下去我再慢慢給他調(diào)理?!?br/>
“廚房現(xiàn)就有粥,我去熱。”海母立刻站了起來。
王用汲一把扶住她:“太夫人,我去吧。”
海母:“粥是我熱的,我知道在哪里。拜托你幫我陪著李太醫(yī)?!?br/>
“那太夫人走好了?!蓖跤眉持缓盟砷_手讓海母走了出去。
說話間海妻已經(jīng)搬來了一床被子,王用汲連忙接過,蓋在海瑞身上。
“不夠。”李時珍說道,“有多少被褥都請拿來?!?br/>
海妻低頭站在那里,眼里又淌下了淚:“家里也就這床被了……”
李時珍和王用汲碰了一下目光,二人心里都是一酸。
王用汲當即將擱在椅子上自己那件披風和李時珍那件披風都抄了起來蓋在海瑞的被上。
那個長隨正搬著生燃了的一盆火進來了。
“把火生大些!”王用汲一邊對那長隨說道,一邊又去解身上的棉袍。
那長隨趕緊趴下身子吹火,那火熊熊燃了起來。
王用汲已將身上的棉袍又蓋在海瑞身上。自己只穿了一件內(nèi)布長衫和一件厚布夾衫。
“再搬些柴來,再燒大些。”李時珍大聲說道。
那長隨又奔了出去。
李時珍這時也解下了身上的棉袍,蓋在王用汲那件棉袍上。
海妻眼淚刷刷地直淌,也去解身上的腰帶。
“萬萬不可!”王用汲連忙阻住了海妻,“嫂夫人有身孕的人,可不能再感了風寒。也去廚房幫太夫人吧,這里有我?!?br/>
海妻依然要解掉身上的粗布棉衫。
“夠了?!崩顣r珍也出面阻止了,“嫂夫人要再病了,傷了胎兒,我也沒有辦法救你們了。聽王大人的,去廚房幫太夫人吧。”
海妻這才淌著淚,低頭走了出去。
王用汲的長隨又進來了,懷里卻只抱著幾根劈柴。
王用汲:“柴也沒了?”
那長隨點了下頭:“還剩了幾根太夫人要熱粥?!?br/>
王用汲望向了李時珍,李時珍也望向了王用汲。
憂眼相對,四目黯然。
“剛峰清寒如此,我這個朋友沒有盡到心哪!”王用汲自責了一句,轉(zhuǎn)對那長隨說道,“趕車回去,油鹽柴米還有被子多搬些來!”
“是?!蹦情L隨立刻又奔了出去。
李時珍帶著感動帶著賞識望向王用汲。
“不會有大礙吧?”王用汲卻避開了他這種目光,望向依然昏厥未醒的海瑞,低聲問道。
李時珍:“難說。身病好醫(yī),心病難愈。剛才跟太夫人我只說了一半的病因,剛峰這個病更多是因心病而起?!?br/>
王用汲:“此話怎講?”
李時珍:“他醒來后,你問他就是?!?br/>
又過了約兩刻時辰,海瑞依然未醒,但額上已沁出密密的汗珠。
海母坐在火盆邊,雙手捧著那碗粥伸在火邊,海妻站在婆母身后雙手扶著她的兩腋,王用汲站在腳邊的床頭,三人看見躺在床上的海瑞額上見汗,不禁都眼睛亮了。
王用汲從袖中掏出了一塊手帕便要去給他揩汗。
“莫動他?!崩顣r珍說道。一邊將手伸到被里,又拿住了海瑞的脈,少頃,睜開了眼,從醫(yī)囊里拿出一卷艾灸,走到火盆邊點燃了艾灸,回到床邊,抽下海瑞發(fā)髻上的發(fā)簪,撥開他腦頂上的頭發(fā),看準了天靈穴,一灸灸了下去,接著收回了艾灸。
海母倒吸了一口氣。
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海瑞的臉。
海瑞的嘴慢慢張開了,像是從腹內(nèi)極深處吐出了一口長氣,那口長氣還帶著深深的一嘆!接著,他的兩眼慢慢睜開了,漸漸看清了站在身邊的李時珍:“李先生?!?br/>
大病醒來,他說話卻中氣依然不減。
“不要這么大聲。”李時珍微笑了一下,轉(zhuǎn)對王用汲說道,“替他把汗揩了?!?br/>
海瑞這才又看見了王用汲說道:“潤蓮兄也來了。”
海妻已經(jīng)扶著海母急忙走到了床邊。
“母親!”海瑞看見了母親掙扎著便要坐起,抬起了頭,身子卻怎么也起不來了。
“躺著莫動!”海母急忙說道。
海瑞只好把頭又貼回枕上,見母親臉有淚痕,滿眼關(guān)切,便強從嘴角露出笑容:“兒子沒事……阿母千萬不要擔心?!?br/>
海母雙手捧著那碗粥望向李時珍:“李太醫(yī),可以給他喝了嗎?”
李時珍讓開了坐的那把凳子,又移到了床的中間:“太夫人請坐在這里,慢慢喂他?!?br/>
海母在凳子上坐下了,舀起一勺粥,向海瑞嘴邊送去。
海瑞張嘴接了那勺粥,咽了下去,接著望向王用汲:“潤蓮兄,幫我一把?!?br/>
王用汲連忙走到床頭:“幫你什么?”
海瑞:“煩請扶我坐起?!?br/>
海母:“不許坐起。”說著又將第二勺粥送到他嘴邊。
海瑞不再接那勺粥,強笑道:“兒子都五十的人了,母親,讓兒子坐起自己喝吧。”
李時珍接言了:“太夫人,讓他坐起自己喝?!?br/>
海母這才不阻止了,讓王用汲把海瑞抱扶著坐了起來。
海瑞雙手接過母親手里的粥碗,捧碗時手還有些顫抖,王用汲連忙用一只手幫他托住了碗底。
海瑞將碗送到嘴邊,張開嘴竟一口氣將那碗粥喝了下去。
幾雙目光都緊望著他。
海瑞又伸過了一只手,海母連忙將手中的勺遞給他,海瑞用勺將殘留在碗底的粥刮到碗邊,一口又吃了。接著將那只干干凈凈的空碗向母親一遞:“阿母,兒子已經(jīng)好了。”
海母眼中盈著淚接過了碗:“好了就好,好了就好……”
海瑞緊接著對王用汲說道:“潤蓮兄扶我下床吧。”
“躺下!”李時珍在一邊喝道。
海母緊接著:“快躺下!”
李時珍這時望向又已淚流滿面的海妻,溫言對她說道:“嫂夫人,你過去,替他把被子捂緊點。”
海妻這才輪到自己能照顧一下丈夫了,連忙揩了揩眼淚,走了過去,替丈夫把被子細心地周邊捂緊。
趁妻子的身子擋住了母親,這時海瑞目光深深地向她望了一眼,頭也微微點了一下。
妻子飛快地對望了一眼丈夫,眼眶中又盈出淚來。
“看好了車,東西一樣一樣搬!”這時院外門邊隱約傳來了聲音,接著是好些人打招呼搬東西的聲音,顯然是王用汲那個長隨領著人把東西搬來了。
“老爺,東西都搬來了!”果然,北房正屋門口傳來了長隨的稟報聲。
“快搬進來!”王用汲大聲說道。
海母海妻不知就里,向屋門外望去。
王用汲原來的那個長隨又帶來了一個長隨,一人捧著兩床厚厚的棉被,一人提著一大捆劈柴走了進來。
“先把火添上!”王用汲大聲吩咐。
提柴的那個長隨放下了劈柴,連忙往火盆里添柴。
原來那個長隨捧著兩床厚被站到了床邊。
王用汲從海瑞的被子上先提起李時珍那件棉袍對那長隨吩咐道:“替李先生把衣服穿上。”
捧被的那個長隨,將兩床被放在床腳,剛要接那件衣服。
“不用,我自己來。”李時珍接過了衣服,自己穿了起來。
王用汲只好又拿起了自己那件衣一邊穿著一邊說道:“把斗篷拿開,把被子蓋上。”
那長隨立刻拿開了李時珍和王用汲的斗篷搭在床邊,抖開一床厚厚的棉被蓋到了海瑞身上。
海瑞躺在床上默默地看著他們在忙著做這些事,這才知道自己昏睡后兩個好友竟將自己的衣服都脫了蓋在自己身上,一直裝著笑臉的他眼睛再也止不住濕潤了。平生讀書,自以為精求甚解,這才知道什么叫做“解衣衣之,吐食食之”!
海母本是平生就不受人恩惠,這時被媳婦扶著又坐到了火盆邊,也已經(jīng)只是感動,一言不發(fā)。
海妻平時就從不多說一句話,從不多走一步路,今日此情此景,見丈夫和婆母都一言不發(fā),再忍不住咽著淚向丈夫的這兩個好友深深一福:“李先生王大人待我一家如此厚恩,我們怎么報答……”
“嫂夫人切莫說這樣見外的話?!蓖跤眉炒鹆艘痪洌D(zhuǎn)對那兩個長隨吩咐道,“把這床被搬到海夫人房間去,其他東西都搬去廚房。”
跟他的那個長隨抱起了剩下的一床被遞給另一個長隨,那長隨抱著被子走了出去,這個長隨依然站在屋里望著王用汲。
王用汲立刻知道他有事要說:“還有什么事?”
那長隨:“回老爺,都察院來人了,通知老爺立刻去部院?!?br/>
王用汲:“知道什么事嗎?”
那長隨:“好像是說,除了出京當差的,凡是在京的官員都要連夜給皇上上賀表。”
王用汲黯然搖了搖頭,不禁望向海瑞,又望向李時珍。
海瑞只回望著他,沒有任何表示。
“你去吧。這里有我?!崩顣r珍卻叫他走。
王用汲輕嘆了一聲,又望了一眼海瑞:“戶部大概還不知道你回了?!闭f著轉(zhuǎn)對海母雙手一拱:“太夫人,晚侄只好失陪了?!?br/>
海母立刻站起了:“公事要緊,已經(jīng)讓你受累了?!?br/>
王用汲又向海母拱手一揖,接著向李時珍一揖:“李先生受累了?!闭f著這才向門外走去,那長隨緊跟著他走去,王用汲卻邊走邊對那長隨說道,“你們兩個不用跟著我了,今天都留在這里陪著李先生照看海老爺?!?br/>
海母和海妻都隨著送了出去。
李時珍的話在海家已是言聽必從,這天晚上,海母去了媳婦房間歇息,兩個隨從也被安排去了北面西屋,生著火在那里打盹聽候差遣。
一盆火,一把椅子,一件斗篷大氅蓋在身上,李時珍面對海瑞坐在床邊的椅子上,拿著那把鐵鉗低著頭不停地撥弄著火盆里的火,顯然心情十分復雜又十分沉重。
海瑞依然被子蓋著,人卻已經(jīng)半坐著靠在床頭,緊緊地望著李時珍。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崩顣r珍終于說話了,“你既決心上疏,舍身成仁,我擋不住你,誰也擋不住你?!?br/>
“那先生是贊成我上疏了!”海瑞緊接著問道。
“我可沒說贊成?!崩顣r珍將火鉗一擱,抬頭望向海瑞,“上奏疏如同開醫(yī)方。上醫(yī)醫(yī)國,中醫(yī)醫(yī)人,下醫(yī)醫(yī)病。大明朝已然病入膏肓,你這道奏疏是想醫(yī)病,想醫(yī)人,還是想醫(yī)國?”
這是已經(jīng)對上話了,海瑞兩眼閃出了光:“國因人?。♂t(yī)病便是醫(yī)人,醫(yī)人才能醫(yī)國?!?br/>
“有些對癥了?!崩顣r珍眼中露出了贊許,“病根是什么?”
海瑞:“視國為家,一人獨治,予取予奪,置百官如虛設,置天下蒼生于不顧。這就是病根!”
李時珍不禁在膝上拍了一掌:“說得好!說下去。”
海瑞:“一部華夏之史,夏朝商朝便是只有君王沒有百姓的天下。當時《尚書》有云:‘時日曷喪?吾與汝俱亡!’可見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有了與夏桀同歸于盡的心。商革夏命,前數(shù)百年還顧及天下蒼生,到了紂王,簡直視百姓如草芥,頃刻而亡。天生孔子,教仁者愛人。繼生孟子,道出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萬古不變之至理。秦朝不尊孔孟,三世而亡。到了漢文帝真正明白了這個道理,恭行儉約,君臣共治,以民為本,我華夏才第一次真正有了清平盛世,史稱文景之治。唐太宗效之,與賢臣共治天下,又有了貞觀之治。之后,多少次改朝換代,凡是君臣共治以民為本便天下太平,凡一君獨治,棄用賢臣,不顧民生,便衰世而亡。到了大明朝,我太祖高皇帝出身貧寒馬上得天下,猶知百姓之苦,懲貪治惡,輕徭薄賦,有德惠于天下。但也就是從太祖高皇帝種下了惡果,當時居然將孟子牌位搬出孔廟,便是不認同‘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治國至理。厲行一君獨治,置內(nèi)閣,視同仆人,設百官,視同仇寇,說打就打,要殺便殺。授權(quán)柄于宦官,以家奴治天下。將大明兩京一十三省視同朱姓一家之私產(chǎn)。傳至今日已歷一十一帝,尤以當今皇上為甚!二十余年不上朝,名為玄修,暗操獨治。外用嚴黨,內(nèi)用宦奴,一意搜刮天下民財。多少科甲出身的官員,有良知的拼了命去爭,都丟了命。無良知的官員干脆逢君之惡,順諛皇上?;适掖筘?,他們小貪,上下一心刮盡天下民財,可憐我大明百姓苦上加苦,有多少死于苛政,有多少死于饑寒!”
說到這里海瑞的喉頭哽住了。
李時珍望著他也已然義憤之色激動于表。
海瑞咽了一口淚水:“這次去大興,天子腳下,新年之時,饑寒而死的百姓倒?jié)M了大雪之中!地方官視若無睹,近在咫尺的京官也不聞不問,內(nèi)閣和戶部不得已撥去了一些軍糧也是虛應故事,還一再囑咐,千萬不能讓皇上知道,以免敗了皇上喬遷的喜興!皇城之下尤然如此,普天之下還不知有多少涂炭之生靈!在大興這幾天我所能做的也只是救一人算一人,當著那些沒有心肝的人,哭都沒得地方去哭。先生一生治病救人,我們這些吃朝廷俸祿的人卻只能看著百姓在眼前一個個死去……”說到這里,一向硬如鐵石的海瑞已經(jīng)淚流滿面,吞咽起來。
李時珍也是個硬如鐵石的人,這時也已經(jīng)熱淚盈眶。
兩人相對傷感了一陣,各人又都揩去了眼淚。
李時珍:“上疏吧!就算不能為天下蒼生普降甘霖,也要在我大明朝萬馬齊喑的朝野響他一記驚雷!”
海瑞兩眼閃出光來:“如何上疏,我正要聽先生的見解!”
李時珍:“見解你自己已經(jīng)有了。剛峰兄,真要上這道疏,就要直指病根!如果像以往那些大臣,雖然上疏,卻心存顧忌,只論事不論人,只罵臣不罵君,就不如不上。要痛斥便痛斥一人獨治,要諫言就諫言君臣共治!千古文章,縱然不能讓當今皇上翻然悔悟,也能讓另一人翻然心驚,我大明朝如再以天下奉一人,便亡國有日,天下必反!剛峰兄,能做到這一點你便有大功德于天下。知道我說的是誰嗎?”
海瑞:“裕王!”
李時珍:“正是。因此你必要顧及兩點:一是太夫人嫂夫人。建文帝時,方孝孺為博一個忠名,牽連十族,八百余親人友人無辜而死,竊所不取。干這件事不能危及高堂老母和懷有身孕的妻子。不是我不想盡力,你知道我平生大愿便是要重修《本草綱目》,行程萬里漂泊無定。因此我能做的也只是將太夫人和嫂夫人及早帶離京城,今后能照看她們的只有拜托王用汲了。因此你上疏前一定要想個辦法讓他脫掉干系,不要把他牽連進來?!?br/>
海瑞重重地點了下頭:“還有哪一點必須顧及?”
李時珍:“便是裕王。我和裕王相交多年,深知他是個本性仁厚敬賢愛民之人,大明朝若想一改前非,君臣共治,只有裕王能夠做得到。這道疏一上,皇上必然猜忌你是受人指使。你當初就是裕王舉薦的人,倘若皇上猜忌到裕王便壞了根本大事!因此你在上這道奏疏前不能再跟任何人往來,在奏疏中更不能牽及裕王,也不能牽及任何人,要讓皇上真正知道你是無黨無私!”
海瑞肅然起敬,坐直了身子雙手一拱:“謹受教!”
群臣不上賀表,皇上不愿搬遷,君臣的關(guān)系雖不言已如仇讎,也已經(jīng)近似水火。裕王得到這個消息端的憂心如焚,半夜里帶著徐階、李春芳、高拱、趙貞吉、張居正幾人來到了給年前挨了毒打那些官員醫(yī)治的御醫(yī)堂。
那些躺在病榻上的官員們怎么也想不到裕王爺這時會親身出現(xiàn)在這里,能夠轉(zhuǎn)動的人都掙扎著坐了起來,折斷了腿腳的人不能坐起,也將頭抬了起來,多數(shù)人顯得神情十分激動,也有些人臉上依然木然。
“快躺下,都請?zhí)上?!”裕王眼睛濕了,沒等這些人開口,站在大堂的中間環(huán)向大家按著手,望向一雙雙激動的眼大聲說道。
“躺下吧,都請?zhí)上掳?!”徐階幫著過去先扶著一個官員躺下了。
“請?zhí)上?。?br/>
“請?zhí)上?。?br/>
高拱、趙貞吉和張居正都分別走到一些官員的床前扶著他們躺了下來。
李春芳幫著接過御醫(yī)端來的一把椅子放在裕王的身后:“王爺請坐下?!?br/>
裕王揮了揮手。
張居正:“搬開吧?!?br/>
御醫(yī)又把椅子搬開了。
那些病榻上的官員雖然都躺下了,目光全都望向裕王。
“我是奉皇上的旨意來看大家的。”雖說善言無謊,裕王說出這句話時大家還是能聽出他的滿腔仁心,滿腹憂愁,“皇上心里也惦記著大家?!?br/>
一個躺在最里邊病榻上的翰林院官員忍不住嗚嗚地哭了起來。
接著有好些個官員都流了淚,可還是有些官員神情木然,其中那個李清源尤其突出,目光冷漠,一副灰心到了極點的樣子。
裕王默然了。
徐階那幾個人站在他身后都沉默著。
張居正緊挨著裕王站著,這時在他身后暗中輕推了他一下。
裕王咽了那口含淚的唾液,清了一下嗓子:“我要說幾句話,望諸位靜聽?!边@句話既是對著病榻上的官員們說的,也是對門外說的。
原來站在裕王身后的幾個內(nèi)閣大臣還有張居正連忙移開了身子,亮出了御醫(yī)堂洞開的那道門——原來門外已經(jīng)來了許多京官,夜色中似乎站滿了整個院子。
裕王側(cè)著身子,以便自己的話既能讓病榻上的官員聽到,也能讓院子里的官員聽到:“圣人云,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推而論之,天下更無不是的君父。我太祖高皇帝當年教導百官判斷訟案時也曾說過,父子訴訟,曲在子而不在父;兄弟訴訟,曲在弟而不在兄。也是這個道理。我大明庇護百兆臣民只有一個君父,而百兆臣民所供奉者亦只有一個君父。以天下四海為君父修建一居身之所,你們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鬧事?!?br/>
這是大道理,是無可辯駁之理,聽裕王說完這番話,那些病榻上的官員和那些站在院子里的官員都默然不語。
裕王接著說道:“至于國庫虧空,民有饑寒,這個過錯首先是我的過錯,是內(nèi)閣的過錯,是六部九卿堂官的過錯。絕非君父之過。我今天把內(nèi)閣的閣員都帶來了,我向諸位,向天下臣民認過!”說到這里,他先向門外院中那些官員深深一揖,然后轉(zhuǎn)身向病榻上的官員們深深地揖了下去。
徐階等人隨著他也先向院中百官一揖,然后向病榻上的官員都揖了下去。
院中的官員們紛紛都跪了下去。
病榻上那些原就感動的官員這時已然熱淚盈眶,那幾個神情一直木然的官員這時也終于放出了悲聲,那李清源更是不顧傷痛從病榻上滾落下來,面對裕王跪在那里。那幾個凡能掙扎下床的都滾摸著下了床向裕王跪下了。
裕王在徐階和張居正的陪同下回到王府已是子牌正時。寒風夜號,呵氣成冰,好些太監(jiān)都打著燈籠候在這里,見裕王出了轎門便立刻擁了過去,有人給他擁上裘皮大氅,有人給他遞過去燒得滾熱的白銅湯婆子,裕王抱在懷里依然寒冷,從前院向內(nèi)院一路走去一路咳嗽。
徐階和張居正也披上了厚厚的裘皮大氅,緊跟著他向內(nèi)院走去。
裕王在太醫(yī)院一番感人肺腑的勸說,將那些挨了打心如死灰的清流京官們都感動了,大家立刻表了態(tài),愿意連夜趕寫賀表,以慰君父之心。徐階立刻命李春芳、高拱、趙貞吉糾集各部堂官火速通知在京官員各赴所屬部衙連夜趕寫賀表,務必在初六的卯時將賀表上呈玉熙宮。
書房里早早地就燒著兩大盆冒著青火的白云銅銀炭炭火,從極寒的外邊一踏進書房,熱氣撲來,裕王正在咳著,立覺喉頭窒息,便有些喘不過氣來。
張居正連忙扶著他:“王爺先將臉轉(zhuǎn)過去。”
裕王將臉轉(zhuǎn)向了敞開的門,張居正替他撫著背,他才覺得那口氣緩了過來。當值那太監(jiān)急忙替他解下了身上的斗篷,和張居正一道扶他在書案前坐下。
當值太監(jiān)將一杯蓋碗熱茶捧給裕王,讓裕王喝了幾口,裕王覺得緩過了些,依然十分萎頓,無奈事情未完,還得挺著跟徐階和張居正商量,聲音沙啞地說道:“兩位師傅,都請坐吧。”
徐階和張居正疼憐地望了望裕王,也坐了下來。
當值太監(jiān)又給徐階和張居正端過去了熱茶。
“出去吧。”裕王對那當值太監(jiān)吩咐道,“把門關(guān)上?!?br/>
“是。”當值太監(jiān)一條腿跨過門檻,先拉上了一扇門,又抽出另一條腿拉上了另一扇門。
“京官們的賀表天一亮準能呈上去嗎?”裕王問徐階。
徐階欠了下身子:“王爺放心,各部堂官都打了招呼,哪個衙門的賀表沒有上齊,就撤掉哪個衙門的堂官。天一亮在京官員的賀表都能呈給皇上?!?br/>
裕王黯然地望著地面:“難為大家了。開了春官員的欠俸一定要補齊,災民和難民盡量不要再死人。淞江那個棉布商叫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