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七日,御史孟傳金上疏:伶人平齡,一無所長,本年順天鄉(xiāng)試,竟高中第七,事出反常,必有妖孽;懇請吾皇明查。
  咸豐帝聞奏,欽命磨勘平齡中榜卷宗。
  吏部查觀,平齡墨卷潦草不堪,朱卷竟有七處篡改。
  咸豐帝詔令:平齡收監(jiān),徹查此案。
  主考官柏葰惶恐,急急進殿面圣。
  咸豐帝以茲事體大,拒而不見。
  不日,平齡瘐斃。
  伶人中榜,朱墨不符;人死口滅,事出蹊蹺。咸豐帝嗔,諭令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刑部尚書趙光、翰林編修郭嵩燾等,即刻磨勘所有中榜卷宗。
  載垣等復核二日,查獲嫌卷五十余,考生羅鴻祀一卷,訛字竟至三百余。
  咸豐帝謹慎起見,欽召羅鴻祀,南書房面試。
  羅鴻祀資淺才薄,果然名不符實。咸豐帝怒,立將主考官文葰、副主考程庭桂、朱鳳標、考官浦安等暫行革職,欽命吏部即刻查辦。
  吏部輕描淡寫,以去職、罰薪、革名,草草結案。
  咸豐帝震怒,敕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全慶三方會審、徹查。
  肅順建言兵部尚書陳孚恩協(xié)辦。咸豐帝問故。
  肅順道:三十年正月,吾皇即位之初,陳孚恩與怡親王殿堂爭辯,陳大言小義,遂以“乖謬”降級,陳、載二人自此不睦。主考官柏葰乃文淵閣大學士,一品大員,朱鳳標、程庭桂非御史即尚書;此次鄉(xiāng)試,牽掣甚眾。載、陳互相配合,或可厘清此案。
  載垣等審查月余,拿獲應訊辦查議者五十人之多,其中廣東考生羅鴻祀,牽扯甚眾。羅鴻祀賄賂同鄉(xiāng)、兵部主事李鶴齡。李鶴齡復求同榜進士、考官浦安。浦安將羅鴻祀榜文,薦于柏葰。柏葰以文辭粗劣,剔除正榜。浦安收得錢財,心有不安,遂賄賂柏葰家丁靳祥,靳祥借理卷之機,陳倉暗渡。事成之后,靳祥孝敬柏葰紋銀一十六兩。柏葰不明就里,欣然而納。
  靳祥入獄,不日,竟又懸梁而死。
  載垣、陳孚恩提審浦安,大刑未使,浦安既已供認,且又檢舉副主考程庭桂,暗授其子,收條謀利。
  陳孚恩之子陳景彥,亦陷其中。陳孚恩驚,私求載垣、肅順,跪請相救。
  肅順道:考前送條子,乞求關照。此比照交通囑托,賄買關節(jié)例,斬立決!然查無實據(jù),空口無憑,孰能奈何?
  陳孚恩恍然大悟,急至程府,謂程庭桂道:道光年間,愚兄鄉(xiāng)試,有人繕寫條子,恭奉穆相;此次會試,想來程兄,收條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