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遲敬德很想發(fā)飆,身為貴族,齊王竟是如此不要臉面。
但若是他先出手打了李元吉,饒是玄武門之變中勞苦功高,他的下場也不會太好。
畢竟齊王沒死,他又不是隱太子李建成,對于李建成,他們想怎么污蔑就怎么污蔑,反正死人一個,也沒人會為他出頭。
尉遲敬德覺得自己很難辦,甚至有些懷疑人生。
李元吉自然也不傻,既然尉遲敬德愿意替寧思出那五百貫,他有什么不樂意的呢?
先是推脫一下,以彰顯自己的仁慈,但是在看到尉遲敬德有意反悔的時候,李元吉卻不淡定了,立即撤銷前面的話,趕緊答應下來。
什么狗屁的顏面,自己家大業(yè)大的,連鍋都揭不開了,還要顏面干啥?
李元吉兩人勾肩搭背,沒羞沒臊的一路走進東宮,尉遲敬德無數(shù)次想逃離李元吉的魔爪,但李元吉卻始終未能讓尉遲敬德如愿。
東宮守衛(wèi)更是像見到了什么驚天爆聞似的,狠狠的瞪大了眼睛,不忍錯過哪怕一丟丟的畫面。
李元吉沒少來東宮,輕車熟路的直奔麗正殿。
東宮雖小,但卻五臟俱全,該有的設(shè)施全部都有。
但是隨著李世民入主東宮,加上太子監(jiān)國的職責,東宮已經(jīng)略顯狹小,反倒是原先的權(quán)力中心太極宮,顯的極為冷淡。
唐朝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大事小說,小事大說。
參與朝會的大臣一般都會先看會議的規(guī)模,參會人數(shù)越少,則證明討論的事情越重要,反之則是事情越不重要。
今日參會人員并不多,但也不少。
太子詹事宇文士及,左庶子長孫無忌和杜如晦。
右庶子高士廉和房玄齡,左衛(wèi)率尉遲敬德,右衛(wèi)率程知節(jié),中舍人虞世南,舍人褚亮,太子洗馬姚思廉,詹士主薄魏徵,諫議大夫王圭和韋挺。
還有秦瓊等原天策府老將,以及這次彈劾事件的核心人物,御史臺未來御史大夫杜淹。
參會的人員很多,但無一例外,全是李世民的心腹,以及近期才收編的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舊部。
這樣的會議不會討論什么太大的事情,但也絕不是什么小事。
入得麗正殿,李元吉態(tài)度擺的很正,現(xiàn)在沒必要裝逼,在李世民面前他也裝不起來。
畢恭畢敬的朝著李世民行了一禮,然后朝著末尾處尋了個位置坐了下來。
為什么是末尾?不能裝逼,難不成還不讓俺裝可憐嗎?
看著李元吉那副可憐兮兮的模樣,李世民眉頭微皺,不喜道:“元吉為何擅坐他人之位?”
“二哥,臣弟沒有功勞,怎么能坐在前排呢?”李元吉義正言辭道,但整張臉卻是布滿了委屈,似乎是在說,你弟弟被人欺負了,你自己看著辦吧。
“殿下怎會沒有功勞呢?于公于私,這首位也唯有殿下一人方有資格可坐,若是殿下不坐,此位怕是要常年閑置于此。還請殿下入座?!遍L孫無忌笑言道。
他是真的笑,所說的話也全是真的。
建國戰(zhàn)爭的時候李元吉沒立下什么功勞,那是因為年紀太小。
建國之后的幾場平叛戰(zhàn)爭,李元吉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雖不及李世民,但也不可忽視,加上皇族的加成光環(huán)。
其次便是此次的玄武門之變,當長孫無忌等真正的核心階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之后,不由的被嚇出一身冷汗。
他們是真的怕了,對于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李元吉一清二楚,甚至連其中說了哪些話,有哪些部署都很清楚。
他們很慶幸,李元吉并未與他們?yōu)閿?,不然他們這些人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他們同樣也很氣憤,李元吉在情報方面做的工作要遠超他們,眾人也連續(xù)排查了半個月的時間,可依舊未曾找出那潛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