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一個復雜的生態(tài)體系,孕育了數(shù)不勝數(shù)的美食,多數(shù)我們耳聞能詳,但也有一些千奇百怪,長相詭異的海鮮。
你看它第一眼時。
總忍不住把它跟那些難吃的食物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泛起胃酸,惡心想吐,鵝頸藤壺就是這樣的存在。
而且還很難采摘,這種海生物,只出現(xiàn)在落差比較高、海浪勁頭猛,風勢比較強的潮間帶。
這種地方一直都很危險,哪怕經(jīng)常趕海的漁民,也不是特別喜歡這種地方。
記得bbc有拍過一部叫《百億富翁們的饕餮盛宴》,里面就有介紹到這種海鮮,還特意拍攝了一些采貝人冒著生命危險采摘鵝頸藤壺的視頻片段,還說每年都有采貝人為了鵝頸藤壺而付出了生命。
在西方國家,頂級的鵝頸藤壺可賣到三百到五百歐元左右,(約合人民幣4000元)一斤。2017年西班牙的一次海鮮拍賣會上,鵝頸藤壺單價竟拍出了一千二歐元(約合人民幣9400元)一斤的高價。
總之很貴就是了。
不過這貨跟黑金鮑和澳洲龍蝦一樣,原產(chǎn)地都不在中國,自己就算有資源也不是那么好脫手,再加上采摘這貨確實非常危險,陳揚決定不冒這個風險,因為他剛剛站的那顆礁石。
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安全了。
被海水淹沒了大半。
兩米多高的大浪拍在礁石上,濺起了四五米的浪花,把三米外的他,都澆了個透心涼,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陳揚總是有再多的想法,也不敢停留太久,摘了兩斤藤壺后,迅速撤離了這片礁石區(qū)域。
嘻唰唰。
洗刷刷。
摩擦,摩擦!
這是魔鬼的爪牙。
陳揚將鵝頸藤壺上的附帶物清洗干凈后,帶回了自己的庇護所,不知道為啥,看著這些極丑的海鮮,陳揚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恨不得直接生吃。
這貨確實可以生吃的。
好像十一區(qū)的島民就很喜歡生吃它。
不過,陳揚暫時放棄了這種吃法。
在孤立無援的海島上,陳揚覺得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盡量別在食物上栽跟斗,這東西最好還是煮熟了吃,不然一個不好,他可不是什么貝爺?shù)聽?,擁有一個強大的胃,還有一整個待命的醫(yī)療團隊。
鵝頸藤壺,陳揚是真沒吃過。
但是它的好兄弟,龜足,陳揚到是吃過不少。
西方人怎么烹飪,陳揚不知道,但他覺得差不多的東西,做法應該差別也不是很大,就用了沿海傳統(tǒng)做法,直接用海水滾煮。
這個做法是從老陳那學來的。
在他念小學的時候。
他們家還沒遷來榕城,住在沿海的石頭房里,那時候,老陳還很年輕,不過海邊人都曬得比較黑,很難跟帥聯(lián)系在一起,每逢過節(jié)的時候,老陳就會帶他一起去挖龜足。
那時候龜足,還是鮮為人知的美食,除了他們這一帶的漁民,內地的人幾乎都不知道,甚至都沒有出過,海鮮收購商也很少收購這類海鮮,每次老陳就會摘一大臉盆。
然后舀一桶干凈的海水。
放在大鐵鍋里,加熱到沸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