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東見無人應(yīng)他,臉色漲的通紅,氣急敗壞道:“好好好,你們這群傻子,就留著給姜楊當走狗吧!哼!”說罷甩手離開。
姜東一走,姜豐登四人這心算是徹底放了下來。
姜楊:“其實在發(fā)現(xiàn)姜東的事情之前我也覺得按照原來的方案挺好的,但當我發(fā)現(xiàn)姜東的事情并非個例的時候我就在想——有的人在努力收貨、賣貨,而有的人卻每天渾水摸魚,這對那些真的在努力的人何其不公?”
聽到這話,那些因為姜東的事而心生郁悶的人連連點頭。
要是早知道姜東這么做,他們早就不干了。
不過……姜楊的新方案直接從分錢變成拿工錢,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姜楊也知道他們的想法,畢竟誰都想多賺點錢,他的本意也不是讓他們少賺錢。
所以他拿出早就準備好的木板和炭筆,招呼眾人湊過來看。
“我知道你們對新方案有所顧慮,那我算一筆賬給你們看。
二月我們一共跑了三次碼頭,第一次每人分了一千零七文,第二次每人分了一千一百二十文,第三次每人分了九百三十四文,一共是三千零五十四文。
按照新方案——收貨隊的人,一個月工錢是一千二百文,每收一斤野生干山菌得五文,如果按照沈火年收的數(shù)來算,他二月一共收了三百二十斤,那就是一千六百文,一個月就是兩千八百文?!?br/>
眾人一聽,心道:果然,這可差了一貫?zāi)亍?br/>
“聽著是差的挺多的是不是?但是你們要知道,收貨隊是不用跑碼頭的,每次跑碼頭的時候都是他們休息的時候?!?br/>
眾人心道:聽著還算合理,畢竟送貨風險可比收貨大多了。只是相比之下,他們還是想多掙那一貫錢。
正想著,就聽姜楊道:“而如果按照姜豐登的數(shù)來算,他二月一共收了四百三十六斤,那就是兩千一百三十文,一個月就是三千三百三十文?!?br/>
眾人一愣:咦?這比分錢賺得還多!
姜楊繼續(xù)道:“除此之外,我已經(jīng)和蘇先生說好了,每天學堂放學之后,收貨隊的人就去學堂上晚課,主要學識字和算數(shù),花費由加工坊出?!?br/>
一聽這話,有的人不以為意,但也有人心中一動,不過……
“學堂放學了,誰給我們上課?”
看著說話的人,姜楊笑道:“學堂的學生輪流給你們上?!?br/>
見他頓時一臉失落,姜楊又道:“我們只是學識字和算數(shù),學堂的學生教我們足夠了,你們看我就知道了,我就是跟著我家侄子侄女學的?!?br/>
想到姜楊眨眼就能算清楚賬的本事,那人這才勉強接受。
不算不知道,一算才發(fā)現(xiàn)其實只要收的夠多,賺的也不少。
多勞多得,少勞少得,如此也不怕有人偷懶卻拿的一樣的錢了。
不過……
“如果收貨的人不送貨,那沿路村子的怎么收,總不能每次還得跑去收了拿回村子嗎?”
姜楊搖搖頭,“那些村子附近的山林沒我們這邊的深,收的山菌不多,不值當特意跑一趟,回頭我會和那些村子里的人說好,要是想賣的,就送到路邊運輸隊順道收走便是了,每收一斤,運輸隊的人便得一文?!?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