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劉大娘見天絮叨她兒子不好,其實(shí)心里驕傲著呢。她兒子劉浩,那可是全村讀書最多的人。從兒子出生那一天開始,她男人就教導(dǎo)孩子要讀書,即使十年運(yùn)動風(fēng)聲那么緊,他男人也是帶著孩子偷偷在家讀書,晚上不敢點(diǎn)燈,便借著月光讀,最后把眼都讀近視了。
十年運(yùn)動結(jié)束了,劉大娘本想讓他兒子去村里教個(gè)書,當(dāng)個(gè)先生,沒想到人家死活不干。大小伙子在家,農(nóng)活干不了多少,凈研究些連他爹都不懂的書了,這才惹“惱”了劉大娘。
“娘,你剛才跟誰說話呢?”劉浩從心里感激爹娘,從不頂嘴,她娘一數(shù)落他,他就轉(zhuǎn)移話題。
不讀書的就是玩不過讀書的,劉大娘次次都上套兒。
“以前住咱家隔壁的老陳的閨女跟小兒子”,劉大娘果然不罵他了,嘆了口氣說道。
“老陳兩口子也走五年了吧,留下一對兒女真可憐人”,劉浩很明白什么樣的話題能引起農(nóng)村中年婦女的興致,便揀著這些家長理短的說給劉大娘聽。
“可不是?他大娘郭春花真不是個(gè)東西,就差點(diǎn)沒把這倆孩子折騰死!還好大家伙幫襯著,讓她們把家分了”,劉氏說起來咬牙切齒的,說起這事兒,她都恨的慌。
劉浩本來只是逗逗自己的娘,讓自己少挨幾句罵,沒想到聽他娘這么一說,還被勾出了同情心。
“她們才多大就分家?”劉浩扶了扶眼鏡,不可思議地問。
“大的才十六,小的六歲。苦啊,這不剛回來又出去了,八成是出去找吃的了,這大冬天的,難熬。 眲⒋竽镎砗昧俗詈笠欢巡,劉浩則站在旁邊若有所思。
這邊陳秋帶著小勇來到了山上,心想著先挖點(diǎn)能吃的,填飽肚子下午再來拾點(diǎn)枯枝稻草。
山上的蒲公英果然沒人要,姐弟倆才挖了小半籃子,就沒力氣再挖了。陳秋餓的兩眼冒星,小勇也東倒西歪的快站不穩(wěn)了。
陳秋決定先回家安慰一下肚子,不然一定會再度死去。
姐弟兩個(gè)艱難地走回家,剛進(jìn)門,劉大娘就來了,手里還拎著一個(gè)半大籃子。
“小秋,我給你送了些東西來”,陳大娘拿下胳膊上挎著的籃子,笑著說。
“。俊标惽锖懿缓靡馑。平白無故的,她怎好白白要人東西?
劉大娘看出來了,趕忙說道:“不是啥值錢的東西,你別嫌棄就行,這籃子也給你了,我們家老頭子會編”。
陳秋一看,里面有一小袋玉米面,一些鹽,大約十公分高的小瓶子里裝了一些油。還有火柴!這真是觀世音下凡救命來了!陳秋眼睛瞬間蒙上一層霧。
眼瞅著這孩子都快哭了,劉大娘慌了:“小秋,你別嫌棄,我們家那兒子不干活,他見天在家不知道瞎琢磨什么,要不然……”劉大娘語無倫次。
“不嫌棄不嫌棄,謝謝劉大娘,您一家都是好人!”陳秋趕忙摸了摸眼淚,心里也有點(diǎn)亂,不知該怎么感謝人家。
她本來打算,把蒲公英蒸熟了吃了,先填飽肚子就行了。沒想到,劉大娘竟然給她送來了這么多好東西。
然而這還不算完,劉浩抱著兩捆稻草從外面進(jìn)來了:“娘,你忘拿稻草了”。
“哎呀,瞧我這記性!”劉大娘一拍額頭,“沒個(gè)草可咋做飯?”
陳秋一看進(jìn)來的人,心想果然是讀書人,腹有詩書氣自華這真是句名言。
劉浩雖然身穿舊衣,但干凈整潔,面容黑瘦,但眼睛里有神,腰身也不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那般佝僂,真應(yīng)了那句話:主要看氣質(zhì)。
“謝謝劉大娘,謝謝哥哥!”千言萬語,陳秋此刻只能說謝謝,但日后必涌泉相報(bào)。
“謝啥,還哥哥呢?人家這么大都早當(dāng)?shù),他倒好……”劉大娘又開始了。
劉浩一看情況不好,趕緊拉著他娘走了,邊走邊回頭示意陳秋趕緊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