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覺得,她面前這兩位普通人,就像兩座混凝土和鋼筋鑄成的石像,又充滿著血肉,他們是勇敢和頑強的斗士,更是執(zhí)著而充滿溫度的男人!
“還有技術員小趙,他的身材十分瘦小,主動申請第一個下地下管道做示范,帶領400多名工人伏地作業(yè)。”
“不少人衣服劃破了,手臂劃傷了,匆匆處理后便又鉆回狹窄的空間作業(yè),直到全部排水管道順利安裝完成……”
每個工人、每臺裝備,就像一顆顆螺絲釘、一個個零部件,緊密扣在一起,驅(qū)動著這臺巨型機器,迅速搭建起一座抗擊疫情的“安全島嶼”。
2月3日,火神山醫(yī)院迎來了第一批入住的病人。
韓敏和志愿隊的同學們,迅速加入到救助活動之中,由于這里遠離市區(qū),沒有老百姓和其他閑雜人員的干擾,一切都按照急救模式展開。
一輛輛救護車、應急車、大小的貨車,開始源源不斷地駛來,一時間醫(yī)院門口車流如織,人影攢動。
“快去搬運醫(yī)療物資!”
志愿隊隊長雷磊向大家發(fā)出了號令,他是大漢大學學生會主席,也是大四的學生。
另外,雷磊還是韓敏的追求者之一。
兩個人心照不宣,雖然雷磊品學兼優(yōu),也是眾多女生心目中的“男神”,可越是這樣,韓敏越要對他“冷淡”。
距離產(chǎn)生美。
雷磊對韓敏的若即若離,表示出了更大的興趣,人其實就是這樣,越是拉開了距離,就越能激起人的斗志。
不過,現(xiàn)在沒有時間談情說愛了,兩個人并肩作戰(zhàn),相互默默地在支持著對方,也在關注和鼓勵中負重前行。
“韓敏,少拿點東西,不要太拼了!”
雷磊不無關切地說道。
“嗯,知道了!”
倔強的韓敏嘴上應了一聲,卻絲毫沒有要減負的意思,抱起一個大紙箱,便奔向了醫(yī)院。
火神山醫(yī)院雖然是簡易臨時性建筑,可醫(yī)院的內(nèi)部設置,更加符合救治病人的需要,所有的功能都以高效服務病人為宗旨。
1000張病床分布在兩層病區(qū),每隔五十米就有一處相對獨立的護理站,一層大概有七八個,要為近五百張床位做好治療護理工作。
病人在陸續(xù)入住,出于安全的考慮,志愿隊沒有被允許直接接觸病人,他們更多的是在外圍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但是工作強度一樣很大,這比其他醫(yī)院零散的救治工作,更加充滿著挑戰(zhàn)。
也有很多志愿者來了,他們都是民間自發(fā)組織在一起的熱心人,曾經(jīng)引起市民關注的“黃鶴愛心車隊”,又出現(xiàn)在了人們的視野里。
這次他們沒有拉人,而是改為“拉貨”,私家車空間有限,后備箱和后排座位上,堆滿了各種醫(yī)療物資。
“能給醫(yī)院拉點貨,也是為抗擊疫情做出的貢獻!”
車隊前隊長,黃鶴愛心車隊發(fā)起人李杰,向前來詢問的人答道。
韓敏早都聽說了李杰的事跡,她從對方的車里搬出了一包貨物。
“李杰,加個連就是李連杰了,你是我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