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安的武學修為畢竟比不上趙虎,先前建立的優(yōu)勢盡喪不說,還很快陷入困境。趙虎知道齊安手腳堅韌,不畏刀劍,便專門朝著對方的胸腹或是頭頸斬去,逼得齊安手忙腳亂,左支右絀。
趙虎心中相當清楚,自己雖然控制得當,但先前為了應付齊安的攻擊,真氣消耗也不少,像這般全力催動的話,最多不用半刻鐘,也要出現(xiàn)真氣衰竭的情況,到時候如果還是弄不死齊安,那搞不好局面又會再次逆轉,所以此時的趙虎已經(jīng)是孤注一擲,騎虎難下。
趙虎不是沒想過逃跑,只是齊安很是小心的防范著這一點,總是將趙虎控制在石室里側,而石門外又擁擠了許多趙虎的手下,反倒把出口堵得水泄不通,趙虎就算有心想逃也逃不了,還不如放手一搏,趁著對方真氣衰竭之際,將其斬殺于刀下。
陷入絕對劣勢的齊安拼命抵擋著,由于是故意放水,他根本不擔心趙虎能把他怎么樣,所以依舊保持著絕對的冷靜,手上的招式更加圓融,腳下的步法更加輕快,在趙虎狂風驟雨一般的攻擊下如同一株堅韌的小樹,樹身彎曲,枝葉晃動,卻偏偏沒有折斷,頑強的在風雨中掙扎求存。
在強大的壓力下,齊安對于武學的領悟又開始飛速提升起來,各種駁雜的武學從他手上使出,借著趙虎這把刀,不斷的融匯貫通,漸有脫胎換骨的趨勢。
要知道,齊安在身法上只修練了踏月追星這一種,可在拳腿武技上,卻沒有對哪一種武學進行過特別的針對練習。在靠山分院藏書閣全部的四百二十五種武學秘籍當中,不用兵器的近身作戰(zhàn)技法共有十七種,不僅囊括了拳、掌、指、爪、腿等常見的,甚至還有肘、膝、頭等罕見的,而齊安通通都研究了一遍,十七種武學秘籍所記載的招式大多都有練,所以他的攻擊手法相當駁雜,經(jīng)常是前后銜接的兩招出自不同的武學典籍,變招轉換就不夠自然流暢,這極大的影響到他的戰(zhàn)力發(fā)揮。
顯然齊安也犯了貪多嚼不爛的武學大忌,只不過對于一名武癡來說,這種情況卻是再也正常不過。
解決的辦法不外乎兩種,一種就是在十七種武學秘籍中作出選擇,主修一門,其余只作參考;另一種就是將所有感興趣的武學融匯貫通,理解透徹,最終融為一爐,自己創(chuàng)出一種全新的武學,同時也將是最適合自己的武學。
后者的難度無疑遠在前者之上,能最終成功者寥寥無幾,但偏偏齊安就準備走這條路。
藏書閣內(nèi)的十七種拳腳近戰(zhàn)武學他都研究過,沒有哪一種是讓他感覺到完美的,個個都有不足之處,所以他才沒辦法作出選擇,只好將這十七種武學一同參悟,打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自創(chuàng)出一種能令自己滿意的武學出來。
這也是齊安的無奈之舉,在靠山分院的所有武學當中,兵器類的更占優(yōu)勢,層次也更高,拳腳類的通常無人問津,層次也普遍較低,因為無論是習武之人還是煉氣修士,都極少有人不使兵器,唯有在煉體修士當中占有一定比例。
人之所以為萬物之靈,便是因為有智慧,懂得使用工具,而兵器也是工具的一種,是戰(zhàn)斗時所用的工具。與赤手空拳相比,明顯是手持兵器更有殺傷力,尤其是在武者和低階修士之中更是如此,這就導致了天下間精通拳腳之人不多見,是以乾清學府所收錄到的此類秘籍也很少,并且層次較低。
以此看來,齊安在靠山分院甚至整個乾清學府都可算是異類,修煉的功法和武技都是無人問津的,唯獨只有一門踏月追星身法算是他人較為常見的選擇。
時間又過去不少,趙虎一陣猛攻,卻依然沒有傷到齊安,不免心中焦急,眼看真氣即將告竭,趙虎把心一橫,居然使出兩敗俱傷的打法,對于齊安的攻擊不避不讓,將手中的鬼頭環(huán)首刀猛然脫手擲出,劃出一道弧線斬向?qū)Ψ降牟鳖i。
這一刀有個名字,叫做“飛刀斬首”,可說是趙虎壓箱底的殺招,也是孤注一擲的搏命一招,由于刀是脫手飛出的,不能成功斬殺敵手,便會因失去武器而降低戰(zhàn)力,所以不到萬不得已,趙虎絕不會輕易使出。
刀一飛出的同時,趙虎被便齊安一掌擊中胸膛,整個人被拍飛出去,再次撞向身后的石壁。而齊安渾然沒料到對手會使出兩敗俱傷的打法,還居然是脫手刀,雖然他先一步擊飛了趙虎,但是已經(jīng)出手的刀卻不受影響,依舊帶著一股勁風斬向齊安脖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