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就剩這些了?”,韓忠面色鐵青,小帥低頭不敢看向韓忠,只能諾諾地答應。
看著空蕩蕩的倉庫,韓忠全身顫抖,猛地拔出佩劍,瘋狂地亂砍亂斬,對著糧倉大門,對著空氣,對著糧倉內空蕩蕩,本來應該堆滿糧食的空間,空對著那些貪污糧倉地貪官污吏揮劍。
氣炸了。
整個糧倉都是空的。
宛城是漢代重鎮(zhèn),自然有大量的糧食儲備。可是如今這世道,清官比大熊貓還要稀有,這些年天災頻發(fā),糧價上漲,宛城的存糧還想保???
當他發(fā)狂的韓忠對著不存在的貪官污吏猛砍的時候,一各不注意,一腳踩在一個空洞上,摔了下去。當下眾人七手八腳的把韓忠抬出來,韓忠終于冷靜了些許?,F(xiàn)在是該想想怎么辦的時候了。
他倒是沒受什么傷,主要是感覺這世道阿,老實人吃虧。世間太險惡,人心太可怕。這到底是道德得淪喪,還是人性得扭曲?
韓忠不是氣糧倉都是空的,只是氣他被騙了。被那些貪官污吏騙了。
他踩到的空洞,其實是儲糧的地下糧洞。這種地下糧倉是由地下窯發(fā)展起來的。與一般地上儲存不同,這種糧倉是在地下挖坑,大點的口徑18米,小點的口徑8米,深度最大為10米,最淺為6米。
挖好后,先用柴火將四壁燒烤、干燥,然后再鋪上草束、木板、葦席、谷糠用以隔熱防潮,這種倉儲可以保存糧食很久、很久。
韓忠以前沒見過這種倉庫,見得最多的就是地主家那種圓筒型的大糧倉。不曉得這其中可能的貓膩。因為都在地下,所以不容易發(fā)現(xiàn)里面的糧食都被虧空了。
更可氣的是,當初孫、趙兩人分家的時候,他大方的給了不少糧食,一些地上倉庫的糧倉。想說反正還有大量地下倉庫可用?,F(xiàn)在想起來,他生啃了自己的心都有。
但現(xiàn)在,氣都氣過了。他得想辦法,趁著自己手里還有本錢,想著投降,看能不能解決問題。
————————————————————————————————
“黃巾斷糧了?想要投降?”,聽到這消息,何晉挺意外的,這宛城怎么說也是一個大城,他還以為城內糧食很多呢,怎么會斷糧了“千真萬確,今天黃巾賊有使者出城,像朱中郎表達投降之意,可是中郎拒絕了?!?br/> 更意外的消息。
朱雋到底怎么想的?何晉很疑惑。圍三闕一是兵法的基本,可是朱雋這個宿將犯了這毛病。包圍宛城四面,戮力攻打。一點生路都不給黃巾賊。
那個時候他沒多嘴,因為看著黃巾賊士氣日降,他就不多說了。
那現(xiàn)在呢?又拒絕受降。這朱雋到底在想什么呢?何晉仔細思索,這到底有什么他沒想通得。
首先,他開啟了系統(tǒng)??吹近S巾賊狀態(tài),士氣確實是低靡。這是比低落更差一等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黃巾賊不是詐降,是真的打不下去了。這種狀態(tài),如果是在平地,早就崩潰四散了吧。
一般正規(guī)軍,或許還可以堅持一下。可是以黃巾的素質來說,絕對會崩潰。也就是在宛城內,高大的城墻給了他們安全感,也變相的限制了他們的行動,才沒有一哄而散。
看樣子是真的撐不住了。
是朱雋看不出黃巾賊的士氣低迷,還是他判斷黃巾賊是詐降?
說不定是這樣。朱雋看不出黃巾賊的士氣,或者覺得士氣低迷,是因為連日攻打的關系。擔心黃巾賊只是藉故拖延。
朱雋不相信宛城黃巾賊,斷糧的藉口。
何晉稱呼宛城王霸之基,一點都沒有過份。宛城不僅產鐵,還素有“中州糧倉”之稱。秦時就開始開發(fā)了,從西漢到東漢都有增益,西漢元帝建昭年間,南陽太守召信臣“勸民農桑”,倡修水利,墾植荒田,東漢建武初年,太守杜詩又“修治堰坡,開拓土地”。
在后世,這里可以是全國糧、棉、油、煙集中產地。除了可以種糧食、還可以種棉花、油料等經濟作物。在全華夏都占有一定比例。甚至這里的黃牛品種也是全華夏五大優(yōu)良品系之首。
這樣的地方,怎么會斷糧呢?
所以朱雋才會判斷,黃巾賊企圖藉口斷糧,求降,然后拖延時間?不曉得漢代貪官污吏之豐功偉業(yè),無意中造成黃巾賊窮途末路的何晉,推測朱雋的心意。
“大哥沒有問,朱中郎為何不納降嗎?”“有,備問中郎,昔高祖之得天下,蓋為能招降納順,公何故拒之?”
“中郎怎么說?”“彼一時,此一時也。昔秦項之際,天下大亂,民無定主,故招降賞附,以勸來耳。今海內一統(tǒng),惟黃巾造反。若容其降,無以勸善。使賊得利恣意劫掠,失利便投降。此長寇之志,非良策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