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孫元起發(fā)問,王國維也有些吃驚,以為自己說錯了什么,小心地措辭道:“我說,前不久我在琉璃廠看到唐寫本《老子化胡經(jīng)》,非常精妙,只是要價120兩銀子。因為此書并非學校所急需,所以我沒有買。怎么啦?”
????見王國維和諸人都望著自己,孫元起才發(fā)覺自己有些失態(tài)了,連忙掩飾道:“呵呵,不好意思剛才聽到靜安說‘老子化胡經(jīng)’這個名字,覺得好生奇怪,所以有些驚訝。”
????王國維不以為有它,當下還熱心地解釋道:“百熙校長不知道這本書,也在情理之中。早在西晉惠帝時,天師道祭酒王浮為了和沙門帛遠爭論高下,于是就偽造了一卷本的《老子化胡經(jīng)》,講述老子當年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后,度流沙,入天竺,變化為佛陀,教胡人為佛教之事。后來陸續(xù)增廣改編為十卷,成為道教徒攻擊佛教的主要依據(jù),想借此提高道教地位,好超越于佛教之上。
????“因為此書引起了道、佛兩教之間的激烈沖突,在唐代,高宗、中宗兩位皇帝都曾下令禁毀此經(jīng)書。到了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又下令焚毀《道藏》中偽造經(jīng)書,其中第一種就是這《老子化胡經(jīng)》。從此以后,這本經(jīng)書便亡佚了,連明代編纂的《正統(tǒng)道藏》里也沒有收。
????“別說百熙校長你,就是一般的讀書人都不知道還有此書。那琉璃廠的書賈,個個都是目錄學的行家里手,自然知道此唐寫本屬于碩果僅存,所以漫天要價?!?br/>
????孫元起貌似在聽講,其實心里卻在思忖:也不知眼下敦煌遺書到底散逸了多少,既然連北京都有了,想來已非完璧。這樣的話,打歪主意的人就不止一個兩個,其中恐怕少不了有巧取豪奪的洋人和為虎作倀的二鬼子??磥?,自己不能再等下去,哪怕今年推遲去美國,也要去敦煌走一遭,會會那掃地的王道士
????只是如何去偏僻荒涼的西北,卻需好好思量一番。畢竟這不同于那甲骨,幾文錢一斤,地下挖挖就有,人家不以為意,找?guī)讉€淳樸的老農(nóng)就可以搞定?,F(xiàn)在不少人都知道這敦煌遺書的好,如果自己明目張膽去,那些上官眼一紅,雁過撥毛還是輕的,少不得連皮帶肉都吞下去
????這邊孫元起在胡思亂想,那邊張元濟卻輕輕一拍桌子:“說到買書,我倒有一樁頭緒”
????聽到擊案聲,孫元起回過神,道:“菊生先生請講”
????張元濟接著說道:“去年秋冬間,蔡鶴琴先生來信,說紹興徐氏的镕經(jīng)鑄史齋藏書要出售,問我們學校有無意向購買。因為那批藏書有50多櫥,當時學校經(jīng)費也不寬裕,所以我就婉言拒絕了。這才過去數(shù)月,那批書又價值不菲,想來還沒有出售。如果我們要買書,不如就向蔡鶴琴問問,看能否談攏?畢竟一家的藏書會比較系統(tǒng)些?!?br/>
????一旁的羅振玉此時插話道:“光緒二十四年的時候,我和紹興徐氏兄弟等在上海創(chuàng)辦務(wù)農(nóng)會、《農(nóng)學報》,并在昆山購地墾荒,辟種植試驗場,期間曾有過一段交往,對他們甚是了解。徐氏兄弟家富資財,嗜書好學,藏書在浙東冠絕一時。
????“尤其是兄長徐樹蘭,思想非常開明。所有古籍不像別人一般珍藏深扃、秘而不宣,而是允許他人借閱。鶴琴就曾在徐家??瘓D書多年,所以學問精進,一日千里,終以得題名金榜。
????“前幾年,他獨自捐銀三萬余兩,在紹興府城古貢院,創(chuàng)辦了古越藏書樓,供家鄉(xiāng)讀書人免費閱覽。真是功德無量可惜此舉也耗盡了他們家底,加上前年徐樹蘭病逝,導致家貧如洗,如今只能靠出賣圖書補貼家用了”
????說到此處,羅振玉一臉感傷。
????孫元起也有些觸動,便對張元濟、王國維說道:“你們商議一下,如果合適,哪怕價格稍貴些,就把他們買下來吧”
????想了想,又補上一句:“自從咸豐以來,外有列強入侵,內(nèi)有發(fā)、捻、回等禍亂,很多珍藏已久的書籍都焚毀散佚。如果現(xiàn)在不注意保存,將來會追悔莫及。如果以后再有什么好的藏書出售,我們就是動用學校的保證金,也要買下,畢竟是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chǎn)啊”
????嚴復卻說道:“要認真說來,內(nèi)亂損毀的圖書卻比洋人搶走的更多,畢竟洋人搶走了他們還知道保存,沒搶走的我們還知道珍惜;自己人糟踐自己的東西,都沒人心疼。不說別的,就拿乾隆間的四庫七閣來講:咸豐十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大肆焚掠圓明園,文源閣本《四庫全書》化為灰燼。發(fā)匪禍亂江浙時,文宗閣、文匯閣及其所貯《四庫全書》被付之一炬;文瀾閣《四庫全書》大量散逸,丁申丁丙兄弟收集殘余,僅得原書四分之一。這損失的三套半中,自己人占了兩套半”
????散會之后,張元濟就馬上給蔡元培拍去電報,詢問徐氏藏書有無出售。很快得到了值得慶幸的回音:沒有。
????因為這一大批藏書,涉及范圍既廣且雜,其中除了傳統(tǒng)的國學書籍,甚至包括譯學、算學、化學等西方譯著,所以那些喜愛宋元珍本的藏書家不愿意收購,那些想買來作為學校藏書的買家又出不起高價,以致遷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