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林飛計劃,軍戶每一家都要出一個軍人,免除三成到五成賦稅,擁有各種優(yōu)先權,也是林飛麾下榮耀集團。
古代軍人地位低下,更有好鐵不打釘好男不當兵的說法,就說明了古代對軍人的歧視,如此一來,軍人沒有榮譽感,沒有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又怎能奢望這樣的軍隊有戰(zhàn)斗力。
明朝軍戶地位低下,導致衛(wèi)所制度,這個開國時期,讓朱元璋橫掃天下,養(yǎng)活大規(guī)模軍隊的制度,到了明朝末年,已經成了奇葩。
各個將領根本不敢靠衛(wèi)所軍打仗,只能夠培養(yǎng)家丁,而家丁人數畢竟有著限制,小規(guī)模的戰(zhàn)斗還好,但是到了大規(guī)模戰(zhàn)斗之時,就導致指揮不靈,出現各種問題,這才導致區(qū)區(qū)建奴都可以越過長城,在明朝內地搶劫,最后大搖大擺的回去。
軍人乃是國之柱石,槍桿子里出政權,林飛既然要改變明末亂世,那么自然要建設一支強軍,一支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的大軍。
因而軍戶在他的麾下,有著種種榮耀優(yōu)待,非民戶可比。
林飛大規(guī)模開墾荒地,最終精挑細選,才是得到軍戶五十二戶,民戶一百一十六戶,每年耕種四六分成,其余別無,而軍戶每家至少有一人當兵,可以免除三成到五成的賦稅,只是這一點,就讓軍人家庭負擔大幅度降低。
不過能夠成為軍戶的家庭,卻是少之又少,當政策推出,讓不少民戶都后悔不已。
一方面是有些人顧慮重重,不愿意充當軍戶,因而選拔軍人之時,許多人都是藏拙的,沒有發(fā)揮出實力。
而另外一方面自然是他們自身條件不足了。
若是自身不足還好說,他們也沒有太大的后悔,只是羨慕這些軍戶,可是自己本身可以選上,但是因為藏拙而失去了軍戶的身份,這就讓這些人后悔不已了。
雖說林飛只征收一次賦稅,不過賦稅可是要上交六成,這出一個當兵的,就減少三成賦稅,也就是少交一點八成的賦稅,這個比例就大了。
而且這只是保底而已,若是有立功等情況,還可以減免更多,如此一來,怎能不讓他們后悔不迭。
不過事已至此,于事無補,這些人如何想,就和林飛無關了,機會已經給了他們,抓不住這就是他們的問題。
不過雖然林飛定下的賦稅很高,但是也是因為林飛有這個能力,保證他們的安全,在這個兵荒馬亂的年頭,能夠給人一片安心可以耕種的土地,這就是莫大的恩德了。
五十二個軍戶,其中也有幾家人丁興旺,擁有兩個甚至是三個軍人的,這樣一來,林飛手下軍人居然有六十三人。
此刻按照行伍編隊,供給編成四個甲,一個親兵甲,總共五個甲。
五個甲,暫時不進行兵器訓練,只進行隊列訓練,隊列訓練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團結協(xié)作,培養(yǎng)軍隊的整齊劃一。
軍人就是有組織的暴力機關,相比混混流氓,軍人的身體素質,戰(zhàn)斗技巧,未必會更加強大多少,但是組織紀律卻是要超出他們太多太多,這也是軍人可以成為軍隊,保衛(wèi)國家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