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珉在城東找到了一家萬家窯,是個規(guī)模不大的民窯。
零零落落地有兩三個人干活,看來生意不是太好。
不過,這沒關(guān)系,只要能把他的東西做出來就行了。
萬掌柜見他是個公子哥,極為熱情地接待了他。說明來意,萬掌柜叫來了窯頭,也就是掌窯的師傅。
先是冷卻器,然后就是酒瓶子。
看著賈珉給出的圖形,窯頭琢磨有一盞茶的功夫,最后說試試。不過,語氣卻比較肯定,估計還是有一點的把握的。
酒瓶子分為兩套,一種是精裝的,屬于子母瓶,一個大瓶帶兩個小瓶為一套。
這個年代的有錢人家,主子興打賞的習慣。既是顯示自己仁慈,也是一種炫耀。小瓶就是為打賞準備的。當然了,送人,也是一個比較精致的小玩意兒,既實用,又有體面。
另一套就是普通裝了。只是一個酒瓶子加蓋兒。
顏色為白底,藍色圖案。畫面就定為市井圖案,類似于清明上河圖的風格,只是大大地簡化了。
冷卻器先定了十套,每套講明三兩銀子,這個價錢顯然不低,不過,賈珉還是接受了。相對于他的利潤來講,還是非常便宜的。
酒瓶子先做樣品,過兩天再來談價錢,要看最后賈珉訂貨量多少來決定,自然是越多越便宜。
賈珉交了10兩銀子定錢,就走了。
總體說來,這個時代的生意人,絕大多數(shù)還是比較講信譽的,多數(shù)生意,都是口頭交易,書面合同并不多。
離開萬家窯,賈珉就到了周家木匠鋪。賈珉前一段時間在城里逛的時候,來過這家兩次。
掌柜的就是木匠師傅,領(lǐng)著三個徒弟。
賈珉來這里,是要定做酒盒的。這是為那種子母酒準備的包裝盒,賈珉打算把這種酒,打造成高檔的禮品酒。
給周掌柜的說了自己的思路,又拿出圖形,解釋了一番,木匠算是明白了。然后就是裝裱和內(nèi)襯,一一交代好,付了一兩銀子,叫他做個樣品出來。過兩天再來談價錢和數(shù)量。
另外,又叫木匠做一個大一點兒的包裝箱樣品,一箱12瓶裝。這個比較簡單,只要一般的木箱子就行了。只是賈珉要求是細木板的。這個時代的細木板,也就是木板刨的光滑些而已。
隨后,賈珉就來到了胡家酒坊。
這是城里比較大的一家酒坊,既自己燒酒,還經(jīng)營一些酒具,其中就有酒曲。
賈珉自己也是會做酒曲的,但是,原料不太好收集,費事費力,所以,就干脆外購了。買了20斤酒曲,放進褡褳里,就去了肉鋪。
不是買肉,而是去了解豬肉的行情的。
肥肉是40文錢一斤,后鞧是35文錢,排骨30文錢,豬頭8文錢,下貨20文錢。
這個時代,肥肉比瘦肉貴,因為肥肉可以做油用。養(yǎng)豬都以肥為美。殺豬時,衡量豬好不好,最常用的指標,就是幾指膘。意思是這個豬的豬肉厚度有幾個手指厚。越厚越好,越肥越好。
這個時代,肉還基本上是一種高檔食品,屬于準奢侈品。一般的平常百姓家,能吃上一頓肉,還是不容易的。
出了肉鋪,就去米鋪。也不是買米,還是去了解行情的。
主要看的是玉米的價格。
從明朝時起,玉米就從傳入中土了。所以,這個時候,在帝都已經(jīng)有很多的玉米種植了。
這個時候,玉米還主要是作為食品來使用的。造酒的主要糧食,還是高粱。幾乎沒有用玉米造酒的。
養(yǎng)豬能不能賺錢,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肉糧比。也就是生豬的價錢和糧食的價錢的比例。這個比例,是6比1,。也就是說,只要豬的價錢,達到了糧食價錢的六倍,養(yǎng)豬就是不賠錢的。
這是賈珉從自己前世得到的經(jīng)驗,是經(jīng)過專家研究得出的可靠結(jié)論。
看看玉米的價格,賈珉心里盤算一番,心里有了數(shù)。
其實,賈珉的養(yǎng)豬模式,和這個世界的養(yǎng)豬模式,這個肉糧比對他是不太適應(yīng)的。
首先,他這種養(yǎng)豬法,酒糟是精飼料,可以直接喂豬。按照這種方法,酒糟就可以把原料錢賺回來,酒就等于是白得的。
如果他一斤酒賣上一兩銀子,就凈賺一兩。
另外,這個世界養(yǎng)豬,基本上是不喂糧食的。許多時候人都吃不飽,哪里還有糧食喂豬?
但是,豬也不是不可以養(yǎng)的,喂豬的主要東西,就是草,所以,打豬草就是養(yǎng)豬人經(jīng)常要干的一件事兒。
走在街上,時不時地,就能看見寧兒和南兒貼的廣告,還真就有不少人看,議論紛紛的,許多人張羅著,說要到野渡居去看看。
賈珉心里樂了,心道:小平兒啊,明天你就要忙著接待這些人了。
賈珉回到家里的時候,天已經(jīng)擦黑了,焦利和寧兒、南兒都回來了。飯應(yīng)經(jīng)做好了,就等著賈珉回來擺飯了。
平兒已經(jīng)給準備好了水,伺候著賈珉洗了臉,于是就開飯。
今天上午在陳翰林家打完井,下午就到了另一家,又打了一個井坑。一眼井收了6兩銀子,兩眼就是12兩,去掉一眼井的2兩本錢,凈賺了8兩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