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人總歸要給自己找一個勤奮的理由
昨天在祠堂時,答應了族長要考個進士給族里爭臉。
人都會給自己的懶惰找理由,夏源對于這話不太認同,他覺得怠惰雖然是人的劣性質之一,但反過來想一想,人也可以找到理由讓自己勤奮起來。
就比如他自己,他又何嘗不是一條咸魚呢。
上輩子的他不喜歡上學,也提不起什么學習的興趣,但他父親是個嚴厲的人,奉行的也是棍棒成材的教育理念。
十幾年的學生生涯,夏源拿著考不好要挨揍當理由,一路上到了985。
而這一世來到大明朝,若是當時他睜開眼睛,發(fā)現(xiàn)自己穿越到的是個高官勛貴,鐘鳴鼎食之家,夏源絕對第一時間躺平,心安理得的當個廢物點心。
但可惜不是,他穿越到的就是個普通家庭,盡管這個家庭在這個時代遠遠算不上貧窮,甚至還能歸納到小康之家的范疇。
可對于身體上是明朝人,靈魂是現(xiàn)代人的夏源來說,這樣的家庭就讓他很不適應了。
不說別的,光說茅房,不僅四面漏風,腳下踩著的也僅是搭在坑上的兩塊木板,蹲在上面,讓人有種隨時可能會掉下去的錯覺。
還有那每天吃的飯菜也是,不僅不可口,甚至可以說有些難以下咽。
僅憑這兩點,就已讓夏源覺得非常不適應,所以改善生活品質就成為了他奮揚向上的理由,也是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
而想要完成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當然是科舉,在這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科舉才是出人頭地的正確出路。
一旦考中,名聲地位權力財富將接踵而至。
但科舉是個水磨工夫,不是說上下嘴唇一碰,去考就能考上的,這將是一個以年為單位的艱難任務。
在沒考上科舉改善生活之前,總不能一直這樣苦下去。
若是沒有族長發(fā)布的考上進士任務,他的規(guī)劃大概就是先掙銀子改善生活品質,等賺夠了銀子,過上了有錢人的生活。
然后他才可能會為了改善社會地位開始考科舉,當然,也有可能直接躺平,這個可能性會大點。
作為一個有咸魚屬性的人,你很難要求他滿腔抱負,跟打了雞血似的主動一步一步往上爬。
而現(xiàn)在不一樣了,有人給他發(fā)布了考上進士,光宗耀祖的任務。
對此,夏源心里是抗拒的,但抗拒之后,還是默默地把參加科舉,考中進士這條任務列入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當中。
至于考科舉該怎么努力,這個夏源還沒想好。
夏家莊是設有學塾的,學塾的教書先生以前一直是夏源的父親,夏源從小到大也一直在那讀書,然后一步步的從蒙童到童生,從童生再到秀才。
但自打夏源的父母離世之后,夏源生了場大病,就一直在家里養(yǎng)病,也沒再去學堂里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