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冒險究竟是對是錯?”空蕩蕩的王帳之內(nèi),伯固仰面朝天,喃喃自語起來。
高句麗作為一個國家,存在的時間并不太長,相傳在二百年前,一名來自扶余國,名叫朱蒙的王子在國內(nèi)的權力斗爭中失敗,為了保住性命,他率領自己的擁護者南下至長白山深處建國,這就是高句麗的來歷。
從高句麗建國的那一天起,歷代統(tǒng)治者都不滿足于鉆在深山老林中當山大王,他們想要擴張,想要擊敗將他們趕出家鄉(xiāng)的扶余人,想要擁有平坦肥沃的田野來獲取更多的財富和權勢,這種仇恨和愿望在幾代人的發(fā)展之后非但沒有消除,反而越來越強烈了。
一百多年前,高句麗終于迎來了一位同時具備雄心和才能的君王--太祖王高宮。
高宮即位之后,積極發(fā)展武備,然后利用自己強大的力量壓服了國內(nèi)的五大部落,將他們的土地劃成了五個省,并且由國君親自任命官員治理地方。
隨著松散的部族聯(lián)盟制變成了中央集權制,高句麗人的力量被凝聚起來,這個民族也開始真正煥發(fā)出了蓬勃的生命力。
在接下來的百年時間里,高句麗人積極向外擴張,在與扶余的斗爭中越來越占據(jù)上風,并且又向東吞并了沃沮,以長白山霸主自居。
又過了幾十年,伯固即位,成為現(xiàn)任的高句麗大王,他和百年前的太祖王高宮一樣雄心勃勃,從即位開始就把視線死死地盯著屬于漢朝的遼東四郡,不斷試探著漢朝人的虛實。
而此時的東漢王朝正出于最為混亂和衰弱的時代,漢桓帝和漢靈帝這兩個昏庸的君主在位時期朝綱混亂,軍備廢弛,并且西北的羌人頻繁作亂,吸引了整個王朝的注意力,遼東這塊偏遠貧瘠的土地就更加沒人關注了。
經(jīng)過了幾年的觀察和積蓄力量,伯固覺得自己的實力已經(jīng)足夠強大,就在建平二年,高句麗人悍然發(fā)動了對遼東和朝鮮半島的攻擊。
高句麗人以有心攻無備,攻破了新安、居鄉(xiāng)兩縣并大肆劫掠,同時又進攻西安平,并且設下埋伏,殺死了前來救援的帶方縣令,還搶走了樂浪太守的妻子兒女。
這一連串的戰(zhàn)績雖說對于漢朝來說微不足道,但對于高句麗而言,已經(jīng)是數(shù)百年來前所未有的輝煌勝利,伯固在高句麗國內(nèi)的威望也達到了前無古人的高度。
就在伯固躲回長白山中的國內(nèi)城,興高采烈地盤點收獲的時候,一個壞消息和一個好消息同時傳入他耳中。
壞消息是,玄莵郡太守耿臨帶著大漢的軍隊前來討伐高句麗了。
好消息是,耿臨只帶了兩千名士卒,且不是大漢精銳的邊軍,而是負責地方治安的郡兵。
耿臨是名將耿純之后,一向以脾氣剛烈聞名,這位在聽了地方官員哭訴之后,懶得向數(shù)千里外的洛陽請示報備,也懶得向幽州刺史請求援軍,帶著玄莵本地的郡兵就氣勢洶洶地踏上了尋仇之路。
得知對方的兵力之后,高句麗人都笑了,區(qū)區(qū)兩千人就想擊敗幾十萬人的長白山霸主,你耿臨以為自己是神仙不成?
雙方打起來之后,高句麗人就想哭了,為什么耿臨這么能打?
耿臨的軍隊在高句麗境內(nèi)所向無敵,砍瓜切菜一樣碾壓了高句麗最為精銳的幾支部隊,斬首無數(shù),順便打醒了高句麗人,將他們多年來依靠欺負周邊小部族建立起來的虛妄信心全部擊碎,并且碾進了泥土里。
上降書,認錯,求饒,請求歸附于遼東郡,伯固就差磕頭下跪了,才送走耿臨這位爺,然后痛定思痛,暫時放下了“長白霸主”的身段,開始在各個方面認真學習漢朝。
此后十五年間,伯固對內(nèi)整肅軍隊,修葺軍備,建立起一支忠心耿耿的直屬衛(wèi)戍部隊;對外則是討好遼東太守陽終,用卑微的姿態(tài)蒙蔽漢朝,并且勒令王族成員學習漢話,一點一滴地獲取各種知識和工藝。
整整十幾年的臥薪嘗膽,讓高句麗擁有了前所未有的強大實力,也讓伯固的心思重新活絡了起來,他的目光開始越過茫茫山林,再次盯準了越發(fā)衰老的漢朝。
“新太守殘暴無度,他為了立威,居然向深孚眾望的陽太守和地方鄉(xiāng)賢舉起屠刀,把遼東殺了個血流成河,百姓無不恨之入骨。只要大王舉起義旗登高一呼,襄平百姓必將簞食壺漿,歸附于大王。”
前段時間,一名漢人從遼東逃亡到了國內(nèi)城,希望高句麗發(fā)兵攻打遼東,伯固經(jīng)過反復詢問,終于確認了此人正是一名豪強的門客,出于對主家的忠心才趁機逃脫,來到高句麗尋求復仇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