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很難理解王助他們這些當代英才的心態(tài)和情感。
????朱斌剛來上海時,骨子里就是一種游戲的念頭,作為一個局外人,憑借自己超越世界的科技力量優(yōu)哉游哉,玩一場真人版的爭霸游戲,貌似很爽。但是幾個月來親身參與到轟轟烈烈、帶著強烈悲壯意味的抗日戰(zhàn)爭,與王慟山、王屏南、余報國等等青年俊才的來往交流,卻讓他漸漸的有所轉變。
????王助也好,王屏南也好,余報國也好,他們都是這時代華人乃至世界范圍內都數(shù)得著的杰出人才,單純想要創(chuàng)下一番事業(yè),當一個富家翁絕對沒有任何問題。哪怕是普遍性的對華人歧視和排斥的西方世界里,他們若肯裝糊涂,懂得退讓,照樣安穩(wěn)一世。
????可是,他們都沒有那么做,不但不曾回避,相反還挺身而出,毅然決然的迎著波詭云譎的國內外動蕩變局沖上來。
????王屏南已是上海有名的大律師,卻參加義勇軍直面血火硝煙;余報國放著好好的二世祖不做,卻學軍略伺機報國;王慟山可以當個好樣的大班買辦,百萬富翁,卻放棄大好前程掄著單薄的小身板與日本人玩命;王助他們這些人更不必多說,都能當世界聞名飛機公司的總工程師的人,水平在那里擺著。
????可他們都選擇了為國家強大、民族獨立自主而奮力拼搏,縱使外界諸多詰難阻撓,卻都不曾改了初衷和心意,雖死不悔,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
????朱斌以前是絕對不懂的,沒經歷過整個民族和國家的深重災難的人,很難體會到這種切膚之痛,切齒之恨!開始的他只是感到憋屈、不自在,但是現(xiàn)在,看著一群人憧憬和激動的眼神,朱斌忽然想到,似乎自己真的做了什么有意義的事情,這么做下去,似乎挺值得。
????看到了實物后,王助幾個人興沖沖的離開朱斌這個“興華機器廠”返回江南造船所。在那里,當初朱斌打著“海軍裝備技術研究所”的名義圈下來的大塊地,還有租賃的造船所內辦公區(qū)和廠房,可以正式開始啟用了。
????有了新的努力目標,一掃先前的頹喪,王助本人要思忖辭職過來專門搞飛機設計制造的事情,本就在此的王孝豐、曾貽、錢昌祚、朱霖等則直接招呼人手,拉開架勢動真格的。
????要說他們這些人十幾年來的辛苦不尋常,雖然始終沒有多少量產的先進飛機,卻保持了飛機設計和制造的技術水準,更培養(yǎng)出大批的后備人才,僅是巴玉藻的學生就有十七個,他們幾人的加吧起來,湊個六七十人專業(yè)人手完全不是問題!
????朱斌給出的不僅是一個模型,后面還有幾大箱子的詳細圖紙,每個零部件照著標準造出來拼裝就是!骨架、蒙皮和許多零件都可以在江南所制造,其次可以讓上海成百上千的工廠代工,實在不成的,外購也可以,有人有錢有技術,一架原型樣機搞出了,也不過十天半個月的事,撐死不超過一個月!
????一群飛機設計制造的精英解決了朱斌橫在心頭的老大一道難題,接下來就要忙活另外幾塊事情,首先必須解決的,就是整個“海軍裝備技術研究所---簡稱海裝所”的先期基地。
????把所有關系到軍火、武器生產研究的部門都掛靠到海軍部下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一條,就是蔣委員長此人對所有人都不放心,所以國府無一例外的要求所有涉及到武器研究生產的都必須納入到國家一體管轄統(tǒng)攝之內,私人萬不得私造。也只有閻老西、陳濟棠、桂系、云川等國府暫時管不了的那幫軍頭們才能自己鼓搗,如朱斌這般要在江浙滬一帶搞那玩意,門都沒有。
????所以綜合種種條件,朱斌出錢出技術,海軍部出名義組建這么個研究所,就連主要的研究和生產,朱斌干脆都放在了江南造船所。
????他的算盤打得可謂精到,如今的中國,若論綜合技術和設備齊全程度,江南所都是首屈一指的,里面除了船舶戰(zhàn)艦的設計生產維修外,還有槍炮等軍火生產線,更有最高年產量兩萬噸左右的特鋼廠,大型水壓機,龍門吊,大型機床等等,雖然不能自造萬噸巨輪,應付飛機、汽車的一般制造絕無問題。
????以海裝所的名義租下地皮中,除了贊助江南所開辟的兩條2萬噸級船臺外,另有五千噸、三千噸船臺各兩條,給飛機廠劃出的地皮設計都出來了,只是前期沒有人,現(xiàn)在王助他們接手過去,憑江南所和上海滿地都是的洋行設備,七拼八湊搞個飛機制造廠輕而易舉。
????此外,因為這次戰(zhàn)事的緣故,國府意識到上海此地守不住,江南所內的槍炮武器生產設施全部拆走內遷,空出來的廠房卻正好讓朱斌租了,將慎昌洋行幫忙買來的柯爾特公司輕武器生產線裝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