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會這才剛剛開始,便有朝臣出列道:“陛下彰顯天恩,不治宣國公之罪,可宣國公倒行逆施,竟意欲刺殺圣駕,此等行徑令人發(fā)指,臣請陛下立斬宣國公以正國法!”
此言剛落,馬上又有不少朝臣出列,他們異口同聲道:“臣等附議!”
朱元璋還未說話,袁凱已經(jīng)出列說道:“陛下,刺殺一事是否為宣國公所為實未可知,此事還有待查證,臣懇請陛下切勿操之過急?!?br/> 朱元璋皺了皺眉頭,朝著袁凱問道:“朕記得你叫袁凱是吧?”
袁凱答道:“是。”
朱元璋點了點頭,“你似乎不怕朕?”
這個問題有些學(xué)問,無論回答怕還是不怕似乎都不好,袁凱腦子不會轉(zhuǎn)彎,張輅生怕他答不好這個問題,于是馬上出列搶答道:“陛下統(tǒng)領(lǐng)四海,乃是天下之主,如萬民之父,所以陛下不是用來怕的,而是用來放在心中尊敬的。”
朱元璋抬眼看了看張輅,“你小子腦子倒是好使,早晚成為佞臣?!?br/> 張輅往前躬了躬身,道:“有陛下督促,微臣萬萬不會成為佞臣?!?br/> 朱元璋擺了擺手不再理會張輅,張輅也很自覺的退了回去。
“朕今日有些乏了,朝會就到這里吧,張輅和袁凱留下,其余愛卿皆可退下了?!?br/> 隨著一聲“退朝”今日的朝會也算匆匆結(jié)束了。
張輅和袁凱則在內(nèi)侍的帶領(lǐng)下前往御書房。
這還是袁凱入仕以來第一次被朱元璋單獨召見,也是他第一次去御書房。
他難掩心中喜悅之情,同時心中也多了些許的緊張,“賢弟,你說陛下召見咱們所謂何事?”
張輅聳了聳肩,回答道:“這我上哪知道去?”
袁凱拍了拍手,卻好似有自己的想法,“朝會上陛下并未宣判宣國公的罪責(zé),想必讓咱們過去就是因為此事,陛下定是知道宣國公是冤枉的。”
張輅看了看袁凱,心道:還真是個傻孩子,陛下讓咱們過去肯定是因為李善長的事,可這次朱元璋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不然又何必做那么麻煩的局?
兩人一路進了御書房,朱元璋將幾個折子擺在案牘之上,朝著袁凱問道:“你這小子剛正,只是太過耿直了些,過剛易折的道理你應(yīng)該懂,以后還需多加體會其意。”
雖然袁凱幾次違逆朱元璋的意思,可朱元璋卻喜歡他耿直的性格,如今的朝堂之上像他這樣的人絕對不多,物以稀為貴,人亦是如此。今天把袁凱叫過來一方面是勉勵,另一方面也是多做敲打,若是袁凱能聽進去,那么以后仕途必然是坦途一片。
袁凱有些激動,馬上拱手說道:“微臣是御史,耿直些也是本分?!?br/> 朱元璋沒再多說,而是點了點桌子上的折子,開口說道:“近來太子隨朕理政,朕這里勾兌了需要斬首的名單,你們兩個把這個折子給太子送過去吧?!?br/> “陛下,據(jù)臣所知近來三法司并未審理惡性案件,不知這斬首名單從何而來?”袁凱不解地問道。
朱元璋將身體往后靠了靠,這才開口說道:“里面勾兌的是李善長和其親族?!?br/> 聽了這話,袁凱立馬跪倒在地,“陛下,這天下間哪有未經(jīng)審理便判人死罪的道理?再說此事既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更沒有宣國公簽字畫押的口供,如何能夠作數(shù)?”
朱元璋將袖口往上撩了撩,露出了受傷的手臂,說道:“朕的胳膊便是最大的證據(jù),李善長謀反之心昭然若揭,你再為他求情便視作同黨處理!”
朱元璋明顯已經(jīng)開始發(fā)怒,惹怒一個帝王,后果往往都會非常嚴重。
張輅生怕袁凱這個愣頭青會一不小心丟了腦袋,他立刻上前捂住袁凱的嘴巴,又拿過案牘之上的折子,朝著朱元璋說道:“陛下放心便是,我們立刻將這份名單送到太子那里去?!?br/> 說完,張輅馬上便拉著袁凱往外走,盡管袁凱努力掙扎,可他說到底也只是一個書生,力氣根本無法跟張輅相比,即便他已經(jīng)使出了吃奶的力氣,可依舊沒能掙脫張輅的束縛。
直到出了御書房的范圍,張輅這才將手松開。
袁凱大口喘息幾聲,這才指著張輅大聲斥責(zé)道:“陛下行事不妥,我們?yōu)槿顺甲討?yīng)該告誡陛下,可你為何將我拉出來了?”
張輅則開口說道:“還告誡陛下?我看你腦子是秀逗了吧?你腦袋不想要了?”
袁凱很是鄭重地搖了搖頭,說道:“人之死可輕于鴻毛亦可重于泰山!作為臣子,我勸誡自己君王,就算是死那也是死得其所,更何況你何時聽過言官會因言獲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