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屬于偷襲,蕭逸飛等屬于匆忙保衛(wèi),什么時候開打雙方事先都不會打招呼。
日寇先頭部隊剛到山口,一個民兵就率先扔出了一顆手榴彈,隨著這顆手榴彈炸響,戰(zhàn)斗就開始了。
古久少佐立即命令隊伍散開,重機槍掩護步兵,向兩側(cè)山頭發(fā)起進攻。
小鬼子的槍法真準(zhǔn),假如有人埋伏在掩體后,只露著頭,以為在遠處看目標(biāo)極小,小鬼子的槍打不中,那就錯了。
小鬼子的步槍殺傷力絕對不下于機槍,機槍只是壓制火力,步槍才是戰(zhàn)場大殺器。單個小鬼子打出的子彈命中率極高。小鬼子射擊技術(shù)非常好,訓(xùn)練極為有素。他們可以趴著射擊,也可以采用蹲踞式射擊,厲害的還能站著射擊。步槍在他們手中非常穩(wěn)定,三八大蓋射程極遠,四五百米范圍內(nèi)所有人都得小心,一旦被小鬼子瞄上,假如躲得慢,腦袋就得開瓢。
幸好手榴彈充足,沒有人把頭探在外面向鬼子開槍,包括擁有輕機槍的杜惠德和巢連良,大家都躲在石頭和大樹后向鬼子扔手榴彈。反正手榴彈是自己造的,扔光了,可以再造。
蕭逸飛制造的手榴彈不論是體積,還是操作性都與日式手榴彈有差別。日本手榴彈小的只有雞蛋大,大的也不超過一握,威力自然不大。操作起來,也比較麻煩,拉掉拉環(huán),還必須砸一下,引燃火藥,點燃主體火藥,才能引起爆炸。蕭逸飛研制的手榴彈,體積相對較大,與普通西紅柿大小差不多,裝藥量有日本手榴彈兩倍,威力自然也就大了。缺點是,較重,扔出去的距離相對較近。不過從高處往低處扔,照樣能扔得很遠。
古久少佐和伊藤美之子在遠處一塊大石頭后,用望遠鏡觀察著戰(zhàn)場形勢,古久少佐的眉頭皺上了,偷襲怎么打成了膠著戰(zhàn)?假如早知道會打成這樣,我為什么不帶兩門山炮來?
幸好帶來了三門迫擊炮,古久少佐下令,步兵全體退下,先用迫擊炮轟。擲彈筒用不上,打不到山頭。
顧玉同發(fā)現(xiàn)日寇用迫擊炮轟后,趕緊命令民兵們退到山的另一側(cè)去。
蕭逸飛這邊的五人都是武林高手,他們看到炮彈飛來后,就在陣地上躲避。日寇迫擊炮數(shù)量畢竟還是少了,假如多的話,在陣地上是躲避不了的。
迫擊炮轟了一會后,古久少佐發(fā)現(xiàn)陣地上沒有動靜了,就再次命令鬼子往上沖。
蕭逸飛這邊手榴彈先炸響,顧玉同聽到手榴彈炸了后,知道小鬼子又發(fā)起進攻了,就帶著民兵返回原陣地,繼續(xù)向下扔手榴彈。
奇跡發(fā)生,民兵和蕭逸飛等到現(xiàn)在為止還沒有放一槍,只是用手榴彈就阻止住了小鬼子的進攻。
小鬼子的傷亡卻在不斷擴大,已經(jīng)有十多個小鬼子被炸死。
接近兩百人的小鬼子中隊,死亡十來人,影響并不大,古久少佐沒有把這么一點小傷亡放在心上。
在古久少佐看來,只要打仗,犧牲是難免的,假如能端掉游擊隊兵工廠就是勝利。
古久少佐心想民兵能擁有多少手榴彈?他決定派少量小鬼子佯攻,引誘民兵扔手榴彈。古久少佐命令,向兩側(cè)各派十個小鬼子,四散開,慢慢向上進攻。重機槍和輕機槍在下面支援。
顧玉同他們果然上當(dāng),仍然象有大量鬼子向上沖時一樣扔手榴彈。
蕭逸飛這邊畢竟都是武林高手,大家是能觀察的呀!
看到小鬼子人數(shù)少,就暫時不扔手榴彈,改用步槍射擊。
一個小鬼子被蕭逸飛打中腿,蕭逸飛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鬼子過來救援,突然產(chǎn)生一個奇怪的想法,我何必為了系統(tǒng)升級打死小鬼子?打死小鬼子與打傷小鬼子相比,打死一個小鬼子,就相當(dāng)于讓三個小鬼子退出戰(zhàn)斗,這種效率會更高的呀!
想到這一點后,蕭逸飛就開始嘗試對救援傷員小鬼子的腿開槍,一槍命中目標(biāo),那個小鬼子跌倒,蕭逸飛聽到那個受傷小鬼子向其他小鬼子哇哇大叫,果然又有兩個小鬼子放棄開槍機會前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