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吳為蠻夷?
“吳國的使者造訪?他們是來尋求與我們魯國同盟的嗎?”
“吳人,染黑齒,斷發(fā)紋身,蠻夷也。我魯國堂堂華夏禮儀之邦,怎么能和吳人結(jié)盟呢?”
聽到吳國使者即將造訪,弟子們立刻炸開了鍋。
有的在猜測使者造訪目的,也有鄙視吳人就是一群南方蠻子的。
學社中吵吵鬧鬧,最終還是孔子出聲平息弟子們的議論。
孔子道:“吳國,是太伯建立的國家。太伯是文王父親的兄弟,武王的叔祖父。他出身于周朝王室,與我們魯國一樣都是姬姓。所以吳國怎么能叫做蠻夷呢?”
孔子話音剛落,一個其貌不揚的弟子從人堆里站了出來。
“夫子,我不同意您的看法?!?br/>
宰予轉(zhuǎn)頭望去,忍不住搖了搖頭。
完了,每次提起禮法,這位比我還能抬杠,今天算是沒完了。
這個宰予口中的杠精,叫做巫馬施,字子期。
這位對于禮法的堅持,可以說是孔門當中數(shù)一數(shù)二的。
子路以前和他一起去外面打柴,正好路過一家高門大戶,房子修的無比奢華。
子路于是就和巫馬施開玩笑說:如果放棄從夫子那里學到的學問和品德,就可以得到這樣的富貴,你干不干?
結(jié)果子路這句話算是把巫馬施給徹底激怒了,他認為子路實在侮辱自己。
他不止回答不愿意,而且還把一向暴脾氣的子路給臭罵了一頓。
孔門弟子里敢把子路當孫子一樣罵的,也就只有這么一位了。
巫馬施起身追問:“可太伯和他的子孫受封于吳地后,不止沒能將禮儀教化推行于當?shù)兀炊駨漠數(shù)氐牧曀?,剪短頭發(fā)、染黑牙齒、用樹汁在身上刺出花紋。
他們做出這樣的行為,難道還可以被認為是中原國家嗎?”
孔子聽了這話,只是微微搖了搖頭:“子期啊,這件事,你不可以這么理解?!?br/>
“為什么不可以呢?”
這回不等孔子回答,后排的弟子里又站出了一個臉上帶笑的小個子。
“夫子,這個問題,就讓我來代替您回答吧?!?br/>
孔子找了半天,才發(fā)現(xiàn)了說話的弟子。
這倒不是孔子眼神不好,而是這個弟子的個子實在太矮,僅僅只有不到五尺。
如果不是他的相貌老成,讓陌生人看見,還以為是哪戶人家里的小孩子跑出來了呢。
這個身材矮小的弟子名叫高柴,字子羔。
雖然高柴在后人的評選中沒有入選孔門十哲,但也進入了孔門七十二賢的行列,同樣是個極為賢能的弟子。
孔子看見他以后,也放心的點頭道:“也好,阿柴,就由你來回答吧?!?br/>
高柴先是沖著巫馬施拱手行禮,隨后開口道:“太伯當初之所以要離開諸夏,深入南荒蠻夷之地,是為了將王位讓給周太王季歷。
他知道弟弟季歷賢能孝順,如果他不遠逃,季歷必不受位,所以不得以才出此下策。
正因為太伯讓位,所以太王得以繼承王位,太王傳位給文王,文王傳位給武王,武王伐紂滅商。
如果不是太伯的話,我們至今還在被商朝統(tǒng)治,怎么能不感謝他的恩德呢?
況且治理國家情況復雜,太伯覺得比起讓吳地的百姓更改習俗,還是自己入鄉(xiāng)隨俗更加容易管理。
尋常人覺得太伯斷發(fā)紋身的行為,說明了即便是圣人的智慧,也有行不通的時候。
但聰慧的人都能了解,圣人采取權(quán)變的手段,適應實際的變化,這才是真正的智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