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荒千島湖地界有一片結(jié)界。結(jié)界里,整片大地都是縱橫交錯的大河。河面十分寬廣遼闊,云霧輕舞翻騰。
河水十分平緩,環(huán)繞著成千上萬個石峰靜靜徜徉。
石峰層層疊疊,卻不擁擠。或高聳入天,坐擁天地;或低矮如丘,錯落別致。
這一天清晨,沿著寬敞的河流,甚至可以看到天邊的朝陽,冉冉從水平面升起。陽光穿透河面翻騰的云霧,灑在徜徉的河水中,投影出爛漫祥和的色彩,卻不刺眼。
山峰間偶有瀑布傾斜而下,恍若銀河之水天上來,清涼清澈,沁人心脾。山峰上松柏長青,四季常綠。
并且仙鶴無數(shù),或徜徉于空中,或嬉戲于水中;或憩于樹梢,或憩于河堤,或憩于峰巔。偶有幾聲長鳴,空曠空靈,恍若仙境。
其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在最高的兩座石峰之間,有一把巨大的瑤琴,就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天橋,把距離幾公里的兩座石峰連接起來。而在瑤琴正中間,則赫然寫著三個大字“天音殿”。每每清風(fēng)吹散了繚繞的云霧,三個大字總是清晰可見。
在天音殿正下方,有一處矮石丘,低矮得只微微聳出水面幾十公分。而且也不大,長寬不過二十米。但這一處矮小的石丘,卻傍著一棵古老的蒼柏。
這棵蒼柏,雖不算特別高,但卻十分粗大。光是樹干的直徑就有四五米,粗壯的程度,少說也得十幾二十個成人手牽手,才能抱得住。
蒼勁的樹干和樹枝,刻滿了歲月的痕跡,但依舊枝葉茂盛,郁郁蔥蔥。伸展的枝丫,一半像一把大傘,完全遮住整個石丘。另一半則傾斜伸展出河面,還有些許枝丫探入水中央,時不時撩動翻騰的水霧。
這一天清晨,有一個少年,正傍著樹干,盤腿坐在石板上。
少年12歲模樣,五官精致,表情恬淡,身著一襲白色衣裳,廣袖外披平鋪在地面上,顯得格外高貴大氣,冷艷又儒雅。此時晨光爛漫,有幾縷越過樹梢,正傾斜地灑在他身上,又增添幾分清新怡人。
少年跟前有一個小石臺,高不過一尺,立于樹干旁邊的河堤上。
石臺上有一把瑤琴,亮墨色的琴身,暗玉色的13徽,暗銀色的7根琴弦,亮黑色的琴穗。整把瑤琴和一身雪白少年,黑白分明,交映相輝,格外醒目。
此刻,少年手指正在琴弦間舒緩地游走?;蚬?、或挑、或抹、或歷,琴音也隨著少年手指的游走,裊裊而來。
泛音恍若天籟,清冷入仙。散音松沉而曠遠(yuǎn),讓人起遠(yuǎn)古之思。按音如訴如說,吟猱余韻,細(xì)微悠長,如訴衷腸。
所謂籟,分天、地、人三籟。聽少年琴音,泛音清冷如天;散音松沉如大地;按音吟猱余韻如人間語。正所謂天地人三籟,盡數(shù)囊括曲中。
徜徉的河水偶而濺起翻騰的水霧,伴著裊裊回蕩的琴音,夾著一股清涼,時不時繚繞于瑤琴的琴弦間。
旁邊,還站著一只雪白的丹頂鶴,整個清晨都把頭搭在鶴背,鳥喙埋在翅膀里,單腳而憩,悠閑自得。
好一副仙氣飄渺,醉人心脾的畫面。
隔著河面對望的是支撐天音殿的其中一個高聳入天的石峰。
石峰邊上,一條瀑布穿過半空的浮云傾瀉而下,落入石峰腳下的河水中,濺起的水霧與河面的云霧相襯相融。
水霧繚繞之處,有一塊突出的高地,依著瀑布而立,比少年所在的矮石丘高出三五丈。
高地上綠意盎然,幾顆矮松柏蔥蔥郁郁,別致又充滿朝氣。
松柏間有一個亭子,連著一個長廊,長廊直伸至崖邊上的一個棵翠綠的松柏。松柏下有一個男子,正面向少年所在的矮石丘,盤腿而坐,雙目微合,面容冷淡。
此地名叫天音境,是靈界名不見經(jīng)傳的靈境。而男子名叫天言,也是一個不問世事,不管塵俗,沒人知曉的隱世之人。
看天言的模樣,不過是二十出頭的樣子,但實際上他并非普通凡靈,并且已經(jīng)在這里隱居了數(shù)萬年之久。具體他什么身份,活了多久,沒人知曉。
就算清風(fēng)境的風(fēng)清云,萬幽境的靈王,神蠱境的圣女,長樂境的流光天師,以及云夢境的侍香仙子等等,這些當(dāng)今靈界赫赫有名的大境之主,都沒有一個人聽說過天音境,更沒人聽說天言這一號人物。
而對面那個撫琴的少年,則是天言的弟子,取名天一。
在這片天音境偌大的天地中,只有天言和天一師徒二人,隔絕于一切的塵世紛擾,一片寧靜悠然。
然而,就在這一天清晨,一滴眼淚莫名其妙地溢出天一的眼眶,沿著他平靜恬淡的臉滑落,滴在瑤琴上。同時,他心底莫名其妙地襲來一陣強烈的悲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