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今日不是道器之辯,又非氣一之爭,天佑殿內(nèi)并沒有過多的嘈雜。
李淦將齊國公的奏折示諸眾人。既入了天佑殿,自不是迂腐之輩,左平章軍國事贊道:“這劉守常倒是個善于靈機應(yīng)變之人。羅剎內(nèi)亂將起,如此一來,我朝不用再廢錢糧,可得北拓千里。”
李淦亦笑道:“是啊。若不是他知西洋事,此事也沒那么容易。那以諸卿看來,這三十萬兩,當不當花?既走內(nèi)帑,也就不要宣揚了。每年三萬兩,雖多,若能換回百萬里土地,卻值?!?br/> 眾人對此倒沒什么意見。著實值。
左平章軍國事又道:“臣以為,齊國公另言之事極對。當以此事為例,擴充四夷館,廣招翻譯,駐派各國?!?br/> “一則若四夷有事,國朝可以知曉。如前朝萬歷年間,日本國關(guān)白侵朝,若是在日本有使,亦可提前知曉。再入琉球事,日本國侵壓琉球,若有使者,亦可知曉,加以警告?!?br/> “二來此事劉守常實乃天幸,可日后總不能全靠天幸。駐派諸國,各國動態(tài)盡可知矣?!?br/> 一旁的那個異端天主教徒也道:“臣附議。此言甚是。前朝徐光啟言:欲求超勝,必先會通。欲求會通,必先翻譯。如今天下之大,九九八十一州,而赤縣僅為九一。各國往來,不知其虛實,實難處置。”
“臣雖信天主,卻不奉教廷亂命。若其仍不許祭祖、拜天,則西洋既有東正、天主、新教之分,何以國朝不能有?心中有主,因信稱義即可。一旦禁教,則與西洋交往斷絕,恐對國朝不利?!?br/> 李淦也正有此意。
如果齊國公和劉鈺的判斷是對的,那這件事的確是個契機。
若是換個別人去談判,可能幾十萬里的土地就會拱手讓人。這件事帶來的巨大對比,任誰都會心動,那可是百萬里土地。按照西洋人所獻的地圖,一共才有幾個百萬里?
這個機會,既可以說是天幸,也可以說是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
如漢武北征,李廣迷路,或曰命數(shù)奇。然而霍去病那一路,為何就不迷路呢?難道不是因為他早就招納了一些匈奴人,對匈奴各地有所了解嗎?
得虧劉鈺對西洋各國的情況多有所知,問俘虜問題的時候也總能抓到關(guān)鍵處。
日后總不可能凡事都指望一人,擴張四夷館,增加翻譯,甚至駐派一些使者到國外,的確是有利的。
李淦心想,這劉鈺的變革之心倒是不改。
也不知是福將還是怎地,總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抓住這樣的機會讓朝廷不得不做一些變動。
若真能辦成,朝廷的底線和他靠一張嘴所得到的,實在相差太大,驚掉下巴。
百萬里土地在眼前,不過是希望國朝廣招翻譯、駐派外國。
這等事之前說多半會被反對,現(xiàn)在說那就大不一樣。
或是怕無史可依為借口,現(xiàn)在他竟是懶得依史尋章摘句,直接創(chuàng)造歷史了?
李淦醉翁之意不止在酒,他還想要談一談朝鮮的事。對于劉鈺想要把屋頂捅個大窟窿的想法,提前已經(jīng)和這些人通了通氣,但有支持的也有反對的。
借著這件事想提一嘴,可還沒等李淦主動提,便有人先說起來這件事。
“陛下,此事雖然可喜,但臣仍舊還是當日的想法。為了準噶爾與北疆安定,與羅剎交流,仍舊不要互相稱帝。至于朝鮮事,也與臣所言息息相關(guān)?!?br/> “若承羅剎帝位,則如法蘭西、英圭黎、荷蘭等國,如何稱呼?羅剎不朝,則法蘭西、英圭黎等國,必力求與羅剎同例?!?br/> “若如此,則朝鮮、琉球、安南等外服之邦,又將如何看待此事?法蘭西者,王國也;朝鮮者,亦王國也。法蘭西若與羅剎同例,則朝鮮何以臣服?久之,恐生叛心?!?br/> “再者,若其日后生了叛心,陰結(jié)西洋諸國,謀求自立,又當如何?”
“若承認羅剎帝位,若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等同于周天子封三晉為侯,自毀禮樂。既天朝與西洋諸國平等論交,則朝鮮、安南等,亦會謀求與天朝平等論交。天朝到時又當如何?”
“若無藩屬,何以謂之天朝?不過中國爾?!?br/> 李淦皺眉,這事的確是個麻煩。
左平章軍國事是支持加大對朝鮮控制和開海貿(mào)的,聞言不屑道:“不朝,六師移之。朝鮮、安南,又非在海外萬里之處,焉敢不服?”
反對的人搖頭道:“此純霸道也,必不可久。豈不聞孟子言: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br/> “霸道雖猛,卻不可久。不若修仁德,如此方為長久計?!?br/> “如朝鮮,縱后金逼迫,雖服而心不服,仍尊明號;如琉球,崇禎崩,雖隔萬里,仍遣使來祭唁。這就是前朝的仁德。若不然,純用霸道,一旦中原有變,恐朝鮮、安南不但不救,反而趁機割土?!?br/> 左平章軍國事冷哼一聲反問道:“若天朝有難,朝鮮、琉球又有何用?明敗亡之際,亦不曾見朝鮮起兵救明。至于琉球,聽聞既貢大明,又貢日本諸藩。難道日本諸藩比天朝更有仁德嗎?”
那人搖頭道:“此正合孟子所言:非心服也,力不贍也。日本國以霸道欺凌,琉球心必不服,日后若其富國強兵,必謀自立?!?br/> “齊宣王問孟子,和鄰國相交是有道可循的嗎?孟子言: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惟智者為能以小事大,故太王整事獯鬻,勾踐事吳。以大事小者,樂天者也;以小事大者,畏天者也。樂天者保天下,畏天者保其國?!?br/> “若天命在,則以大國侍奉小國,也是可以的。這就是王道?!?br/> “如今西洋諸國純以霸道。如今西洋諸國強,那些小國自然不敢反抗??梢坏┧麄儾粡娏耍切┬厝环纯??!?br/> “因為西洋諸國沒有用王道。如果用了王道的話,就算那些小國日后強大了,也必然不會反抗,這就是王道和霸道的區(qū)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