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鐘三聽了錢掌柜所說,更加覺得錢掌柜是石炭買賣的專家,他為自己能夠和錢掌柜認識感到高興,看來自己做的是對的,如果沒有這位幫手,自己又怎能搞清楚這陌生買賣的來龍去脈呢,這真就應(yīng)驗了一句話——隔行如隔山。
鐘三接著錢掌柜的話說道:“大哥,如果按您這樣說,那小弟現(xiàn)在身邊有這次王千戶賞的三百兩銀子,已經(jīng)足以應(yīng)付這八人炭行一年的開銷了吧?”錢掌柜笑著道:“賢弟,我還沒說完,你繼續(xù)聽,”鐘三點頭稱是。
錢掌柜繼續(xù)道:“其實,這筆八十兩銀子的首年費用里,你只要考慮人工的五十兩,另外的車馬裝備,我這里本來就有,到時候注入你的炭行,就可以了,”鐘三聽了趕緊謝過了錢掌柜。
錢掌柜擺擺手道:“不過還有個問題,就是鋪子,雖然我現(xiàn)在這里有這么個小鋪面,但如果你要做大,我不建議把新的炭行放在我這里,你最好要另辟一處,而且,這個地方最適合就是在城中,那里比較繁華,離縣衙又近,對于今后的發(fā)展肯定很有幫助,不過那里的價格可不便宜,帶有正房、廂房和門面的稍微像樣點的鋪子,至少得要三十兩一間,這也是一個成本,”“嗯,這個房價我也可以承受?!?br/> “然后還有一個因素,就是未來的擴大生產(chǎn),現(xiàn)在這八人炭行,一個月連著干不休息,也就只能鎬個七千多斤的炭,這點炭又能起到多少作用呢?就算全部都能賣掉,按現(xiàn)在咱們陽城一文銅錢二斤炭的價,一年也就是不到五十兩銀子的入賬,付炭工的工錢都還不夠,賢弟你說我一年要虧多少錢?”
“所以咱們才要把石炭賣到省城去,那里的炭價可比陽城高多了!”“嗯,不過如果把石炭賣到省城,就還需要考慮到車馬運輸?shù)某杀荆愕谝淮蝸砦疫@里時,我和你說過,一輛騾車能運二千斤炭,咱們兩輛騾車,一次可以運四千斤炭,一年產(chǎn)出的十萬斤炭,運到省城就是二十五次運輸,每次來回需要兩日,一輛車配一個趕車的,因為路遠疲乏風險大,趕車人一天的工錢至少得按熟練鎬工的二十文算,兩日就得四十文,加上省城一晚住宿和來回路上的干糧飯食,也得要個五六十文,這樣加起來就是一百文,兩輛車總計二百文一次來回,一年二十五次來回運輸,就是五兩銀子的路費,那咱們這十萬斤炭從產(chǎn)出到運輸,一年總的成本就是差不多八十五兩銀子,十萬斤炭按照省城一斤石炭二文錢的價,可以賣二百兩銀子,那么總共可以賺一百一十五兩,平均一斤可以凈賺差不多一文二,當然這并不包括買鋪子的錢以及騾車損耗、打點用費、官府稅收,另外就是鎬工也需要休息,不能天天鎬炭,還有夏季雨多,很多天也不能開炭,最主要的就是別出人命,出了人命賠償起來可就厲害了!”
鐘三聽了這話眼前一亮,他心想上次在張知縣面前說起石炭時,他還說一斤炭的利潤應(yīng)該是半文到一文呢,現(xiàn)在經(jīng)過錢掌柜這么一精算,居然達到了一文二這么多,不過就是這十萬斤的產(chǎn)量對于省城的需求仍然不足,因此,他就想到,如果可以增加每個鎬工的鎬炭量,那應(yīng)該還可以賺得更多,因為工錢如果不變,那產(chǎn)出當然越大越好了。
他這樣想著,便接著問道:“大哥,經(jīng)您這么一說,我算是基本搞清楚了,原來這一斤石炭賣到省城竟然能賺到一文二的利潤,這真是超乎想象?。 薄笆前?!要不咋說省城的炭貴呢?這不也是你上次聽到的嘛!”“唉,大哥,小弟不識字,也從未做過石炭買賣,所以算不清楚這些數(shù)字,不過大哥,我還在想一件事,就是咱們到時候到底該怎樣增加石炭的產(chǎn)量呢,因為畢竟招人沒那么容易,熟練的鎬工可能也沒那么多吧?”
“嗯,你這個說得對,陽城鄉(xiāng)民大都對石炭買賣沒有興趣,鎬工本來就少,熟練的就更少了,所以我在想到時候還得對新招的炭工進行訓(xùn)練,然后才能正式上崗開工,”“嗯,這個我同意,這訓(xùn)練的事也得靠您才行?!?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