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衙役收了銀子,腿跑得飛快,很快出來告訴鐘三,他可以去老地方靜心堂,等待知縣大人。
進了縣衙,一路之上,鐘三邊看邊想,這陽城縣衙已經(jīng)是陽城最大最好的官邸了,可是,與省城的知府衙門比起來,真的還是天差地別,他又想,他一個東門外上水村的貧苦人家孩子,如果不是自己走上了經(jīng)營石炭的路,可能現(xiàn)在還在上水村坐井觀天呢,哪有可能進到什么縣衙、千戶所和知府衙門,又哪有可能見到什么知縣、千戶、同知大人和知府千金,還和他們都說上了話,這么多事情可都是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發(fā)生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真覺得仿佛就跟一場夢一樣。
他這樣想著,已經(jīng)不知不覺地走到了靜心堂,他坐下等了一會,就聽見有腳步聲傳來,等來人進了屋,一看正是知縣張長青,鐘三急忙上前施禮,張知縣讓他免禮,二人隨后各自坐下,便談論起來。
張知縣先對鐘三說,自己從省城回來后,王典史已經(jīng)向他匯報過永年炭行開張前后的情況了,聽起來一切都十分順利,炭行后面的荒地批了,自己書寫的牌匾也掛上了,還聽說歲首那天的開張儀式也辦得挺風光熱鬧的,他問鐘三是不是這樣的情況。
鐘三急忙答道,正如張大人所說,開張的一切準備事項都十分順利,這也多虧了張大人在其中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張大人親筆所書的那塊金字牌匾,懸掛在永年炭行的門首,看上去熠熠生輝,一下子就把永年炭行的地位抬到了那條街上的第一高度,很多周邊商行的老板伙計都十分羨慕他們永年炭行呢!
還有后面的那塊荒地,自從張大人關照典史王大人批給永年炭行以后,他們已經(jīng)變廢為寶,在上面改造了一個養(yǎng)馬場,現(xiàn)在,炭行的騾馬已經(jīng)可以在馬場里圈養(yǎng),這就解決了他們的場地困難,最近,他們還打算利用那塊地的一部分,再建一座存放石炭的倉庫,這樣,產(chǎn)出來的大量石炭,就有地方可以存放了,這些都是托了張大人的福,為此,他今天特來代表永年炭行感謝張大人。
鐘三說著便拿出那二百兩銀子的包裹,遞給了張知縣,張知縣一看,有點不想拿,他說幫鐘三的忙也是看在他前面辦成了王千戶的婚事、從而為縣衙解圍的功勞,本不必如此客氣,鐘三聽了急忙說,這是永年炭行各位掌柜和炭工的心意,他們托自己來表達這份心意,請張大人無論如何收下,不然他回去也無法對他們交差了,張知縣想了想,手還是沒動。
鐘三看了心急,又揖手對他說,自己今日來,還有些事要向張大人稟報,請大人日后還要繼續(xù)關照炭行,以后的叨擾不會少,大人如果不收,自己的心會不安的,張知縣又想了想,便問鐘三,現(xiàn)在買賣還沒有,就這么破費了,這樣能吃得消嗎,鐘三聽了忙回答,買賣已經(jīng)起來了,現(xiàn)在的希望很大,今天自己來正是為了向他稟報此事,然后還要請他幫助整合炭行,因此請他還是收下這點微薄之禮,張知縣聽他這么說,這才把銀子接了過去,鐘三看他肯收,也才算放下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