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花村村民的菜地在村口南面那條玉女河的旁邊,那是一塊綠油油的大菜地,有二十幾畝大。郎莫出來的時候,特地穿了一雙深色回力球鞋。在農(nóng)村的農(nóng)地里,再好的皮鞋,也很快會報廢,昨天那雙皮鞋就是榜樣。順著清澈的玉女河,來到菜地。菜地里,紅色的辣椒,烏溜溜的茄子,胖乎乎的大冬瓜,圓圓的大南瓜......比比皆是。他找了好半天也沒找到阿蘭。倒是碰到幾個早上摘菜的阿婆。老人家都説:這娃兒真是好清閑,怎么大清早也出來四處溜達。
郎莫之所以找不到阿蘭,那是因為菜地里到處都是一排排,一橫橫,全是縱橫交錯的細樹條(大樹樹根上春天長出的嫩芽,約為一米到兩米高,粗細和標槍差不多。),這些樹條用來給一些蔬菜的藤莖作為攀爬的支架,諸如豆角,黃瓜,南瓜就是這類的蔬菜。現(xiàn)在,這些樹條上爬滿了無數(shù)的各式綠色藤蔓和菜果,清脆欲滴。在這樣猶如一個大的‘綠色森林’里面,如果不大聲叫喊,要找到阿蘭,確實不易。
郎莫順手在旁邊的支架邊摘下一根青綠的黃瓜,在胸口上擦了擦,放進嘴里‘咔吧,咔吧’不停地咬著,一邊吃,一邊貓著腰進入了這綠色支架的‘迷魂陣’里。他不敢大聲喊阿蘭的名字。因為怕其他人聽到,畢竟一個剛來的校長,就來菜地里找一個動人漂亮的年輕寡婦,那還有什么好事?就算別人不説,恐怕暗地里也會成為千夫指,萬人罵的批斗對象。
他在支架下,如一只覓食的小狗般,豎起耳朵,聳起鼻子,一通瞎闖。他的策略很簡單,一個是聽動靜,另一個是聞氣味。聞氣味可能有點夸張,但細細聽聲音,可是個好辦法,只要有人在地里干活,就肯定會發(fā)出聲響。
左拐右扭,來來回回,聲響他是找到了好幾處,但那都不是阿蘭,而是其他的村民在哪里忙乎。滿頭大汗之下,還是沒有找到阿蘭。他有點納悶,她跑道哪里去了,難道她沒來,或者又回去了。正思索之間,猛聽得有人在不遠處喊道:“阿蘭,我們要走了,你要什么時候走?”這時郎莫聽到了阿蘭的回答:“二大娘,你們先走吧,我的活還有很多!”聽到阿蘭的聲音,郎莫精神大振,弓著腰,悄悄地朝阿蘭那個方向摸去。
沒過多久,扒開支架上的層層綠葉。只見阿蘭手拿鋤頭,正在低頭除草,她今天穿著一件淡青色薄薄短袖襯衣,一條黃白色休閑褲,扎著一條馬尾巴,汗水已經(jīng)打濕了她的那件淡青色襯衣,加上紅潤的臉龐,白皙的皮膚。更顯得端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