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如果不是你先感動了自己,又如何能打動萬千讀者的心弦?
平凡故事,感動瞬間,讓我們一起重溫歲月的美好。
……
時間:一九七四年冬
地點:西南山區(qū)某地
袁林海吃過早飯,便匆匆向學校走去。
早餐是紅薯南瓜粥,這段時間他幾乎每天早餐和晚餐都吃這個。
下飯菜是妻子腌制的蘿卜咸菜絲,吃的時候蘸點辣椒粉,味道還算不錯,就是沒有半點油腥味兒,讓人嘴里像是要淡出鳥來。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總吃這種食物的緣故,紅薯南瓜配咸菜,吃下去不久,胃里就會一陣翻江倒海。
緊接著,一口酸水便會沿著喉嚨往上涌,想吐的時候卻偏偏又吐不出來,實在讓人難受。
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這年頭的農(nóng)村家家戶戶都不寬裕。
以袁林海自己家里的狀況,早晚能有紅薯南瓜填飽肚子就算不錯了。其它的,比如大米和面粉,那可不是他現(xiàn)在應該吃的東西。
至于肉類,更不能有任何奢望。
這兩年,袁林海吃肉的次數(shù),基本上是屈指可數(shù)。
而且每次吃肉,他要么對妻子謊稱胃不舒服不想吃,要么就拿起筷子象征性的夾上一片,在嘴里能咀嚼好一陣子。
袁林海約莫走出了一里地,忍不住回過頭望了一眼家的方向,皺了皺濃黑的眉頭,又遲疑著向前走去。
現(xiàn)年二十五歲的他是村小學的民辦教師。
所謂民辦教師,實際上也就是臨時的代課老師,沒有正式編制,不屬于吃“鐵飯碗”的那種。
能夠成為民辦教師,是因為袁林海具有初中學歷,算是當?shù)氐摹拔幕恕薄?br/> 想要成為“文化人”可不容易。
記得小時候,因為家里兄弟姊妹眾多,父母無力同時承擔幾個孩子上學的費用,導致袁林海入學比較晚,八歲多快九歲時才開始上小學。
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在當時的農(nóng)村較為普遍。
在大部分家長的認知里,沒錢就緩上一緩,農(nóng)村孩子么,只要能識得幾個字就行了,管它上學早還是上學晚呢。
可是晚歸晚,袁林海一上學便表現(xiàn)出了突出的學習能力,小學畢業(yè)后順利考上了初中。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讀完小學能夠考上初中的,全村每年頂了天也就兩三人而已。
小學畢業(yè)上初中,學校離家很遠,只能選擇住校。
在校期間,袁林海不但學習成績依然頂尖,還頗有音樂和表演天賦。
他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會了鋼琴、手提琴、二胡等樂器,經(jīng)常帶著同學們自編自導戲劇節(jié)目并上臺演出。
加之喜歡打籃球,進入?;@球隊為學校取得過多項榮譽……
因此,每學期老師對袁林海同學的評價均是“品學兼優(yōu)”。
然而好景不長。
在袁林海進入初三以后,因為種種原因,家里經(jīng)濟陡然告急……
幾經(jīng)考慮,袁林海最終選擇了回家務農(nóng)。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袁林海在家中排行老七,老八袁林儒剛上初中,唯一的小妹老九袁小蓉在讀小學。
父母年紀一天天大了,家中主要靠四個哥哥在支撐(二姐、六哥夭折)。
甚至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五哥袁林文還沒念完小學就回家?guī)椭改赣H干農(nóng)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