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自己的猜測,蘇策確是并沒有想著要告訴朱儁,甚至于連孫堅也都沒有告訴。
對于這里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他蘇策就如同那大頭兵甲乙丙一樣,完全是可以被人忽略的存在,他職小位卑,若是被些許小人以為他想乘此而沾功勞,從而告以大戰(zhàn)在即,惑亂軍心之罪,那可就麻煩了。
畢竟這等惑亂軍心之罪可大可小的,若是朱儁那不理會那當然是不了了之,但若是追究起來,可是要被殺頭的大罪,蘇策何苦為了一句沒來由的話而惹此殺身之禍。
所以,蘇策很是干脆的,著親兵默默地傳下自己的將令去,只讓自家?guī)н^來的那三千容陵兒郎們整備好以應(yīng)付于任何一點突然的事情,可以很利落的逃遁掉,這就夠了。
第二日三更造飯,五更即開始列陣。大營里,鼓聲隆隆而震天著響徹于整個穎川城外,今日這一戰(zhàn),是決定性的一戰(zhàn),所以,不論是對于誰來說,這都很是重要。
今日之陣確是擺了一個很常見的圍三闕一之陣,畢竟,攻城之時,在沒有絕對的優(yōu)勢的情況之下,是最為忌諱的就是讓城內(nèi)的敵人生起拼死反抗的決心的,所以,一般為將者,在圍城的時候,幾乎都是擺出一副圍三面而空著一面的架勢,給予敵人一點希望,好讓敵人在戰(zhàn)事危急的關(guān)頭生不起拼死,而只想著要從那個缺口處突圍而去,然后,在那個缺口遠處,在設(shè)以伏兵,以截殺這些從城內(nèi)逃了出來,已經(jīng)沒有半分戰(zhàn)斗力可言的潰卒。
朱儁領(lǐng)軍之才,就算是對于整個大漢朝數(shù)萬萬人來說,那也算得上是頂尖的存在,所以,這等子兵法常識,朱儁絕對是做得比誰都好。
穎川城外,東、西、南三門皆布以重兵,唯北門不放一兵一卒,確是暗地里施以埋伏,只待城內(nèi)黃巾賊眾,出城逃離時好一網(wǎng)打盡。
蘇策倒是好運,或許是因著看在孫堅的面子上吧,他被安排在了東門倒數(shù)幾波的攻城梯隊上,也不知別個人也是否是這樣,蘇策從屬下的三千部曲全被安排在了一波上,直接歸蘇策統(tǒng)領(lǐng)。
隨著一陣嗚嗚的號角聲,一隊隊士卒開始抗著大盾,向城門口逼近。
“刀盾手就緒,攻城云梯準備”
“弓箭手準備壓制?!?br/> “二排弓箭手準備、三排弓箭手準備,一排弓箭手放?!?br/> “第十二曲,撞擊城門”隨著一個一個命令的傳來,攻城戰(zhàn)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密集的箭雨,讓黃巾賊眾跟本就沒有抬起頭來反擊的機會,畢竟,黃巾軍起事的時間還是太短了些,而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其基層人員,幾乎都是普通的百姓,對于拿著把樸刀去砍殺,這可能還沒有太大的問題,可是若說是充當弓箭手,或者是騎兵這等畢較有技術(shù)性要求的兵種,很快就會顯現(xiàn)出黃巾軍的短板來。
黃巾軍,他們的訓練不足,訓練時間太短了。
這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城外有連綿的弓箭手壓制得城頭上的黃巾軍根本就抬不起頭來,這對于城頭下樸刀手們來說,接近城墻,然后掛上云梯幾乎是一件很輕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