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賢館,這個效仿于后來孫策的手法,此時,確是光明正大的成為了蘇策的招賢納才的手段。
武陵郡的興起,不論是軍中,還是民政當中,官員的缺失都達到了極為嚴重的地步。
往常的郡中官吏,大半以上者,都是按著郡中諸多士家鄉(xiāng)紳大戶們家中的子弟來充任的,但是這一點,在武陵郡確并不實際。
因為武陵郡常年的招受來自于玉壺山上五溪蠻的劫掠,所有有能力的人家,幾乎全都選擇了遷徙出武陵郡去。
而這有能力的,自然就包括這些士家鄉(xiāng)紳大戶人家。
至如今,蘇策聯(lián)盟五溪蠻,定立互不侵犯,互通有無盟約,再通過淮南魯家的幫助,從而以最快的速度而恢復了武陵郡的繁榮。
這一種爆發(fā)式的發(fā)展,甚至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從而倒至諸多鄉(xiāng)紳大戶都還沒來得及搬回武陵郡,也因此而倒至了武陵郡中的官員嚴重的缺失。
雖然,蘇策很早以前就已經(jīng)設下了招賢館,但可惜的是,直到今日,這已經(jīng)是過去了數(shù)月之久,招賢館內(nèi),所能招募到的,無非也都是些阿貓阿狗般的人物,全然沒有一個大才。
雖然所有有志之士都知道,武陵郡中的官職缺失的很嚴重,但,并直到今日,仍然是沒有一個大才選擇來投,為何?皆因為他們都知道,武陵郡,其實就是一個空殼而已。而對于這一點,蘇策也是很有自知之明。
所以,即便這招賢館自設立以來,總是招得來一些阿貓阿狗之輩,蘇策,亦是沒有放過,只當是廢物利用的把他們當成一個傳聲筒,而放在身邊。
但如今,整個武陵郡已經(jīng)是大變樣,這一種爆發(fā)式的增長,足以讓蘇策的心氣得到長足的增長。
武陵郡的大變樣,這足以證明了蘇策的能力問題,而武陵郡的大變樣,這就是蘇策向所有的才智之士們展示自己的最有力證據(jù)。
所以,最近這些天里,蘇策只要一有空閑,他就會帶著幾個人,往這招賢館處而來。
不為別的,只為著能在這招賢館內(nèi),能尋得一二有用的人。
=========================
漫步在西城門這條寬直的石道上,而此時的蘇策,確正緩步往那設立在西城門的招賢館而去。
今日的蘇策,仍然是同往日里一般,隨意地穿了身青衫儒服,那寬大的袖服,與其說是儒服,倒不如說是袍子來得更為合適些。
但確正是這一份寬松之意,而更讓人看上去顯得更多了幾分飄逸不羈的風采,這是一份灑脫,更是一份完美。
只這一份風流,就足以讓蘇策在這些普通的百姓們當中,從而增添上無數(shù)神秘而感性的光彩來。
只是,蘇策卻確并不太在意這許多,而今的他雖然已經(jīng)身為這整個武陵郡的太守,已經(jīng)是這武陵郡里的頭號掌權人,沒有之一。
但蘇策,確仍然是如同往日一般,帶著溫和的笑容,帶著那一份仿佛是從骨子里散發(fā)出來的無形魅力,走在這寬闊的街道上,而隨意的朝著街道兩邊的諸多臨沅城的百姓們打著招呼,沒有半分的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