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保險箱本身就不大,內(nèi)里的空間就更小了,只有三個手掌大小。
顧淺淺看到里面放著的都是一疊一疊的紙,便拿出來翻看了一下。根據(jù)這些紙上的抬頭和內(nèi)容,能判斷出這些都是從前原主父親公司的文件。
奇怪,為什么要將這些文件放在這么隱蔽的地方?
拿著這些文件,顧淺淺回到了客廳,將文件按照時間順序排列放到了客廳的茶幾上,然后她逐一進行查看。
前幾份文件都是原主的父親向海寧太和新能源發(fā)展公司注資的銀行流水單據(jù),從單據(jù)上不難看出他分六次,給這家公司匯入了一億七千萬的款項。
再之后的幾份文件則是關(guān)于新能源的項目規(guī)劃書,這東西是全部文件中最多的一摞,足有一指厚。
出具這份項目規(guī)劃書的是一個叫做海寧天逸的投資公司,在整份項目規(guī)劃書中,詳細說明了某個新能源項目,最后一頁上除了原主的父親,還有靈一個人的簽字和手印。
這個叫趙易陽的人,顧淺淺從來沒聽過。
接著翻看這些文件,很快顧淺淺看到了一期報告、二期報告這些東西,從這些報告的內(nèi)容上看,整個項目進展的非常順利。
根據(jù)項目規(guī)劃書,這個新能源項目的投入是三億,其中原主的父親出資占比為56%,而那位趙易陽則是44%。
整體看下來,這些應(yīng)該是原主父親最后一筆投資,也是因為這筆投資,才導致原主家里破產(chǎn)。
所以是這個項目有問題?
只是單憑這些東西,顧淺淺看不出這項目有什么不對的地方。只是趙易陽這個名字讓她很在意。
打開搜索,填入趙易陽的名字之后,出來了許多網(wǎng)頁,都是什么取名大全、貼吧之類的東西。
顧淺淺只能在趙易陽的名字后頭又加上海寧太和幾個字,這一次搜索結(jié)果的第一位是一則法院公示的判決書。
判決書中表示,趙易陽跟顧某某簽訂的合同,其實海寧太和并沒有實際履約能力。而海寧太和出具的一、二期報告均系偽造,其施工場地為普通建筑租用,海寧太和還以新能源項目為幌子,跟多個公司洽談了承包土方、鋼筋、材料等合作,并收取了不菲的押金和保證金。
趙易陽與海寧太和使用“連環(huán)套”的方式,不斷蒙蔽顧某某,并讓對方分數(shù)次將一億七千萬元匯入其指定帳戶,從而占有對方財物。
法院裁定這是具有非法占有目的而構(gòu)成合同詐騙,且數(shù)額特別巨大,判處趙易陽與海寧太和等多位責任人五到十五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中趙易陽拒不交代錢款去向,被判處無期徒刑。
難怪原主的父親會破產(chǎn),他們家雖然還算有錢,但也沒有錢到隨隨便便就能拿出一億七千萬的程度,這里頭有一部分錢是跟銀行借的,還有一部分是跟商業(yè)伙伴借的。
結(jié)果全都被騙了個干凈,而且直到宣判那天,錢款也只追回了兩千多萬,其他的一億五千萬通過各種渠道流入了境外公司,然后不知所蹤了。
顧淺淺皺著眉,覺著這里頭至少有兩個疑點。
首先是原主的父親,能白手起家的人肯定不是尋常人,怎么會上這種當?這個趙易陽在顧淺淺的記憶里完全沒出現(xiàn)過,可以說是一個陌生人。
那這人肯定跟原主的父親也不是多熟,如果是這樣為什么他會這么信任趙易陽,輕易地就將那么大一筆錢轉(zhuǎn)了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