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解試
宋仁宗看著滿桌的奏章,長嘆了口氣。他深知自己年邁,身體越來越差,是該立儲了,可是三位皇子早夭后,后宮一直在生女兒,沒能為自己再添皇子,將皇位拱手讓給兄弟們的兒子實在不甘心。
狄青驍勇善戰(zhàn)、屢立戰(zhàn)功,深受宋仁宗喜愛,當(dāng)年平定廣南叛亂被升任樞密使,這些年在樞密院也算安定。但最近坊間傳言狄青有帝王之相,加之他為避雨舉家搬入相國寺,在大殿內(nèi)與佛像同住,讓群臣和百姓頗有微詞。狄青雖然對宋仁宗忠肝義膽,并無二心,但其功高蓋主、坊間帝王之相的傳言以及搬入相國寺佛殿居住這一荒誕舉動等一系列原因加在一起,群臣上書要求將其罷黜也是情理之中。
宋仁宗將桌上的奏章全部推到一邊,長吁短嘆起來。諸位大臣提出的提拔賢才等事都好解決,唯獨立儲和罷免狄青這兩件上書人最多,也讓他最為頭疼??墒沁@兩個問題不解決,只怕上天不會結(jié)束這場水災(zāi),到底該如何是好,讓年邁的宋仁宗舉棋不定。
一日,歐陽修正在家中讀書,蘇洵登門造訪。其實幾日前,蘇洵曾送來書信,并附上自己的文章。文中引經(jīng)據(jù)典、談古論今,歐陽修讀后甚為歡喜,于是兩人便約了今日見面。
蘇洵將張方平、雷簡夫的推薦信遞給歐陽修,兩人相談甚歡,許久才離開。隨后的日子,歐陽修不僅向朝廷推薦了蘇洵、也像宰相富弼等人推薦了他,很快蘇洵在京師名聲大噪。
時光荏苒,一晃終于到了秋意正濃的八月。狄青罷去樞密使一職,任陳州知州。同時水災(zāi)終于漸漸平息,解試如期舉行。
解試連考三天。由于蘇軾、蘇轍正好趕上宋仁宗在位時期的慶歷新政改革,他們參加的是由范仲淹改革后的貢舉考試,不管是解試還是省試均先考策論,后考詩賦。策論即針對朝廷的一些時政問題加以論說、提出對策等。三場考試內(nèi)容分別為第一場考“策”,即策問、對策,共三道題,一道考經(jīng)旨,兩道考時務(wù);第二場考“論”,即論說,一道題;第三場考詩、賦各一首。
解試前一夜。
蘇軾、蘇轍今晚沒有看書,因為明天要早起,兩人早早吃了飯便準(zhǔn)備睡覺。睡前,蘇軾拿出王弗的回信,反復(fù)閱讀著,字里行間流露出對自己的關(guān)心和愛意。汴京與眉山之間往返信件要四個月的時間,等他們拿到家人的回信已經(jīng)臨近貢舉考試。蘇轍見蘇軾對著信件傻笑,道:“你都看了多少遍了,估計每個字都背下來了吧!”
蘇軾笑道:“小弗的信百看不厭。”
蘇轍無奈地嘆了口氣,道:“趕緊睡吧,明天要早起呢!”
蘇軾將信收好便就寢了。
解試當(dāng)天。
解試卯時開考,酉時交卷。興國寺在城郊,離貢院較遠。天微亮,蘇洵帶著蘇軾、蘇轍吃了早飯便啟程??紙鐾馊松饺撕?,車馬如云,這場面是蘇軾、蘇轍從未見過的。不少富家子弟從華麗的馬車上下來,在眾人的簇擁下來到貢院門前。也有衣衫襤褸,獨自一人赴考的。
年僅五旬的蘇洵當(dāng)年赴考未中,如今帶著兩個兒子參加貢舉考試,內(nèi)心感慨萬千。蘇洵早年不中是因為那時年輕不太愛學(xué)習(xí),加上家底殷實,父親也不強求其考學(xué),所以常年游蕩,與程夫人成家育子后才開始發(fā)奮,廣泛涉獵書籍,四處游學(xué),幾年間終于學(xué)業(yè)大進。其后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培養(yǎng)兒子參加貢舉考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