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問一聽馮小寶這話,忍不住朝他看看:你確定?我有參與編一部梵文韻書?
馮小寶也朝他看看:稍安勿躁,我說你有,你就有!
宋之問只好對駱賓王點頭:“不錯!這是寺主大師的意思,宋某恰逢其會而已?!?br/>
駱賓王有些傻眼,這和他原先想的走向,不太一樣??!他有心置之不理,繼續(xù)追問,可一時也找不到話頭。
更重要的是,梵文韻書這個題目,一聽就超級大,超級厲害有木有?讓他想要無視這個話題都很難。
比方說,同行的魏元忠,就對此很感興趣:“寺主大師竟有此宏愿大志!不知是何人主持,書編得如何了,可否請來一敘?”
駱賓王和魏思溫對視一眼,行吧!既然你馮小寶吹了這個牛,那不妨就盤盤你的底,看看你到底是不是真的,在編梵文韻書。
魏思溫想的更深一層。他們對上馮小寶這個對手,原本自己這邊都是飽學之士,世家高門子弟,處于整個帝國的最上層,斗權勢或許不及武后的一手遮天,但是玩文化和輿論,那是誰都不虛。
而馮小寶呢,不過是個市井賣藥的小販子出身,靠著當六十多歲老太太的男寵,混了個白馬寺寺主的高薪職位而已。這兩邊斗法,怎么看都是一邊倒吧?
結果呢,一邊倒確實是一邊倒,人家馮小寶是壓倒性的優(yōu)勢!到現(xiàn)在還不認輸,也不過是咬牙死撐而已。
這種情況下,由不得他們不重視對手,可偏偏,不管怎么調查,馮小寶的底細就是那樣淺薄,橫看豎看都看不出哪里有半點超凡之處。
就連魏思溫,這個小團伙的謀主,都忍不住要懷疑,這馮小寶,是不是真的如他所宣稱的那樣,身有佛緣?
所以,能有機會多探探馮小寶的底,也是好的。
在雙方各自,有意無意的推動下,不一會兒,蕭嵩就帶著幾卷文書,來到方丈靜室。
這位一登場,就引來眾人矚目。在這個時代,世家子弟和尋常人之間的區(qū)別,一眼就能看得出來,舉手投足,說話走路,姿勢都不一樣。
尤其蕭嵩還是蘭陵蕭氏子弟,全大唐都沒有哪家,敢說比蘭陵蕭氏更懂得風雅的!
所以蕭嵩一出場,就被人看出來了,再一通名報姓,毫不奇怪,蘭陵蕭氏嘛!
魏思溫和駱賓王對望一眼,深感意外。這事兒有點詭異??!馮小寶身為武后的男寵,是武后的鐵桿手下;而蕭嵩呢,蘭陵蕭氏子弟,蕭氏因為有個蕭淑妃,當年和武后爭寵,被武后廢掉之后又弄死了,這仇可就大了。
武后執(zhí)政這么久,王皇后和蕭淑妃的族人,都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壓制,這都不算秘密了。
魏思溫想的更深了一層。哪怕今天只發(fā)現(xiàn)了蕭嵩這么一個人,那也是個不小的收獲。
蕭嵩自己,不愧是名門子弟,在諸位名士大人的圍觀之下,巋然不動,將手中文卷交給馮小寶:“接到寺主大師的吩咐,要編一部梵文韻書,蕭某夙興夜寐,唯恐誤了大事,有辱寺主大師的宏愿大志。今已編成韻書目錄在此,并刊例,請寺主大師過目?!?br/>
馮小寶歡喜不已,接過來,勉勵了幾句蕭嵩。他展開來看,卻發(fā)覺來賓們比他更加感興趣,索性把文卷朝駱賓王面前一推:“駱先生文章巨擘,不妨先斧正一二?!?br/>
駱賓王措手不及,打了個愣,才把文卷接過來。他往馮小寶臉上看看,發(fā)現(xiàn)馮小寶不動聲色,更加疑惑:難不成,宋之問真的是在編這個韻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