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這是馮小寶現(xiàn)在最大的感受。
而給他這種壓力的,是一個陌生人。一個長得很不錯,沉默寡言,和馮小寶差不多大的年輕人。
大唐皇帝李旦!高宗李治和武后的孩子,最小的皇子,當(dāng)今皇帝,也許是大唐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
前有武則天,后有李隆基,一個老娘,一個兒子,把李旦身為皇帝的光芒,壓得干干凈凈。
“怪不得,瞧這一副毫無存在感的模樣,簡直就像剛進職場,患上社交恐懼癥的小年輕?!?br/>
馮小寶心中悄悄地吐槽,他倒不怕李旦,因為看樣子這人就完全沒攻擊性。
問題是,李旦現(xiàn)在要住在白馬寺里!住上差不多一個月!他要每天念經(jīng),吃齋,等于短時間的持戒生活,隨后才能扶靈向西,最終把他老爹李治的遺體,葬進乾陵之中。
頭疼啊!馮小寶也是在朝中有人的檔次了,他當(dāng)然知道,圍繞著李旦扶靈西歸這件事,朝堂上發(fā)生了怎樣的交鋒。
換句話說,武后和裴炎一場爭斗,然后斗爭焦點落在他馮小寶的身邊。
這叫什么事兒?這里是白馬寺,不是五指山?。〔皇怯脕礞?zhèn)壓不服的地方,更不是用來感化冥頑不靈的地方!
馮小寶勉強收拾心情,好歹也是個圣僧了,總不能滿口抱怨吧。
“陛下……”
他剛要說話,就被李旦打斷:“圣僧!我是來持齋守戒的,大師只將我當(dāng)成一名進香持齋的居士即可。這里沒有當(dāng)朝天子,只有人子?!?br/>
馮小寶有些意外,又不意外。雖然是當(dāng)朝天子,但李旦在歷史上的評價,就好像是個面瓜一樣。等他兒子李隆基搞政變的時候,他嚇得差點直接升天,還好有個大臣守住了底線,率兵護衛(wèi),才保住了他的皇位。
不過,也好!馮小寶就是怕麻煩,才這么頭疼的。李旦愿意守規(guī)矩,那再好不過。
“那就說好了,圣人只管在此持齋,每日早晚課,隨貧僧念經(jīng)禮佛。若有外人想要求見圣人,就須得先過貧僧這一關(guān)?!?br/>
馮小寶三言兩語,定下了章程,雖然很怕麻煩,可是麻煩已經(jīng)上門了,躲也躲不得。馮小寶索性學(xué)武后,掌握主動權(quán),反正自己是白馬寺寺主,對于來寺中的人,有著絕對權(quán)威。
李旦保持沉默。而李旦身邊的內(nèi)侍,也都欣然聽命?!@也不奇怪,能留在李旦身邊的內(nèi)侍,還能不是武后的人?
馮小寶說完,就起身告辭。誰知李旦卻跟了出來,馮小寶大為不解。
李旦看看左右,左右內(nèi)侍很知趣,走出十步遠(yuǎn),把特勒彪等一眾羽林軍,也都趕到了遠(yuǎn)處,只留下馮小寶和李旦面對面。
這什么節(jié)奏,難道皇帝想要策反我?
李旦看看左右無人,低聲道:“大師……圣僧……”
馮小寶撓撓光頭:“陛下請說?!?br/>
李旦欲言又止:“圣僧……那兩個鐵念珠,為何會一同落地?”
咦,愛科學(xué)的好少年?馮小寶大為驚訝,他還以為李旦會問這問那,就算李旦直接罵他是男寵不知廉恥,馮小寶都不會意外。